90年,6旬老人来到38军驻地,指着书中

白癜风偏方有效吗 http://pf.39.net/bdfyy/bdfal/150125/4564815.html

年,此时距离 已经过去了将近四十年,在河北保定38军驻地外,一名年轻人扶着一个步履蹒跚的66岁老人走向哨岗。

站岗的士兵急忙走出来拦住了要进入营区的两个人,并按照规定展开了询问:“你好同志,请问你到这里有什么事吗?”

眼前的老人缓缓开口:“太不容易了,我终于见到你们了,我有重要事情向组织汇报。”

说完,老人从随身带的布包里拿出一本已经发黄的小学课本和一张已经被揉得皱巴巴的残疾证举在手里,说:“我就是书中《谁是最可爱的人》里提到的那名烈士,也是我们38军的一名老战士,40年前我没牺牲。”

听到老人的回答,哨兵感觉事情并不简单,随即立刻找来了正在值班的谢干事,并向他讲了这件事。

听到老人自称是抗美援朝的烈士,谢干事感到十分吃惊,并且觉得这其中肯定有什么隐情,就立刻接待了这位老人,带他来到了负责38军军史的李淼生面前。

在办公室里,这位老人说:“我叫李玉安,在这本书中《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一篇文章中,被写成了烈士。”

老人这样一说,李主任心里大约了解了情况,应该是哪一个环节出了差错,他拿起老人的残疾证反复确认后排除了同名的可能性,便立刻去资料库核实老人所说的情况。

李玉安,年出生,河南台前人,出生时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出生于农村的李玉安家里十分贫穷,和大多数孩子一样,因为没有足够的食物,从小就发育不良,看起来十分瘦弱。

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年仅16的李玉安独自一人来到山东打工。年纪小,又没有什么文化,李玉安只能靠卖苦力为生。

长此以往,李玉安养成了吃苦耐劳的 品质,这也让他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能够吃上一口饱饭。

年,抗日战争胜利,李玉安原本以为人民终于可以当家做主过上好日子,却没想到国民党又发起了内战,为了能够早日成为国家的主人,李玉安在年加入了人民解放军,开启了自己的军旅生涯。

对美好未来的渴望加上对国民党的痛恨,李玉安在战场上如猛虎一般勇往直前,他立下的战功数不胜数。

在李玉安和无数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努力下,年10月新中国正式成立,看着天安门广场高高飘扬的国旗,李玉安心里万分感慨。

这时候,功成名就的李玉安原本可以选择复员回家,过上平稳安定的生活,但是,他还是毅然留在了部队,继续和战友们一起保卫这份来之不易的胜利。

年10月, 爆发,祖国边境的安危受到严重威胁,毛主席当机立断,下令召集 开赴朝鲜,维护祖国边境安危。

听到这个消息,李玉安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和众多 将士雄赳赳、气昂昂,跨过了鸭绿江。

因为在解放战争中积累了丰富的战斗经验,李玉安成为了38军某班的副班长。带领自己的部下参加了战况十分激烈的松骨峰战斗。

松骨峰战斗是抗美援朝保卫战大大小小战争中敌我力量差距较大的战斗。

当时,为了给美国军队沉重的打击,38军接上级命令,抢先占领松骨峰北侧的高地,拦截乘车从新兴洞往南跑的美军,为大部队争取时间,并且配合他们全歼敌人。

李玉安所在的3连战士们刚刚登上松骨峰,就遇上了落荒而逃的美国军队,连防御攻势都来不及修建,李玉安和战友们便开始了与美军的激战。

美国军队有先进的装甲车、大马力的汽车、坦克大炮,武器装备一应俱全。而我们前进靠走,只有机枪,手榴弹,刀尖上的刺刀用来和敌人面对面拼搏。两方实力差距很大。

即便如此,随着连长的一声令下,三连战士们向敌军展开了猛烈的攻击,美军被突如其来的火力打了个措手不及,瞬间乱了阵脚,但是立马调整了状态,进行反攻。

头顶上有美军的轰炸机呼啸而来的炮弹,地上的坦克大炮一刻也没有停歇。美军对李玉安所在的高地进行了地毯式的轰炸。在没有任何保护的情况下,战士们裸露在敌人的攻击范围内,仅仅依靠机枪和手榴弹与敌人拼搏。

从开始战斗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四个小时,三连已经成功击退了美军的四次攻击。刚刚经过长途跋涉的士兵们没有来得及休息整顿就投入了战斗,面对敌人如此猛烈的炮火攻击,战士们的体力已经开始透支。三连的士兵中,几乎每个人都负了伤。

美军不但有先进的武器装备,物资补给也十分的丰富。再加上在欧洲战场积累的经验,优势已经十分明显。这场战争我们注定会打得很惨烈。

时间已经过去了八个小时,在一波又一波的进攻与反攻中,三连的战士们大多数都已经阵亡了,子弹和手榴弹也快要被用尽,机枪的枪管子因为长时间持续使用已经变得弯曲,此时松谷峰的气温热得连石头都可以融化。战士们只能带上刺刀和美军肉搏。

被困了八个小时的美军急切想要逃离包围圈,他们用了战场上杀伤力很强的武器——燃烧弹。燃烧弹被引燃之后,温度可以达到一千多度,一旦有人碰到燃烧弹的火苗,无论如何翻滚都无法扑灭,对人的打击是毁灭性的。

经历过这一次的激烈战斗后,三连就只剩下了李玉安和副连长等其他七名战士。为了节省弹药,他们把手榴弹集中在一起,埋伏在一处较为隐蔽的地方,等敌人靠近的时候再扔出去,这样可以 更多的敌人。此时此刻,他们都抱着必死的决心,宁愿丢掉性命,也不愿丢掉高地。

在一次又一次扔手榴弹的过程中,李玉安的双臂发麻,不知道重复了多久这个动作,李玉安渐渐地失去了意识。倒在了松骨峰。

然而幸运的是在 一刻,大部队赶到了松骨峰,迅速对剩余的美军进行围剿,打赢了这场战斗。

跟随大部队一起到达松谷峰战场的还有记者魏巍。他看到眼前的场景,久久不语。牺牲的战士们依旧保持着战斗时的姿势,烧焦的气味弥漫在空气中,现场惨不忍睹。

为了表达对 烈士的崇高敬意,魏巍在向上级领导了解详细情况之后,写下了《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文章后来选入小学教材,被我们广泛传诵。也让我们铭记历史,不忘国耻。

了解这些情况后,李主任回到办公室,和眼前的老大爷说:“老同志,我已经证实了你的情况,感谢您为国家做的贡献。您后来是怎么得到救助的呢?”

听到李主任的询问,李玉安给大家讲了他被好心人救下来的过程,大家也才知道了这位老英雄这么多年来其实一直在普通岗位上为祖国默默贡献着。

当时在战斗中,李玉安并没有牺牲。只是因为身体多处重伤,体力不支,昏迷了过去。在收拾战场的时候,由于现场环境复杂,有许多牺牲的战士都被烧得面目全非,大家并没有发现还有呼吸的李玉安。

等李玉安苏醒过来,已经是黑夜,四周没有一个人。求生的本能使他开始挪动身体,慢慢向山下爬去。十分幸运的是,在他下山的途中遇到一个朝鲜族的士兵,看到身负重伤的李玉安,立刻将李玉安医院进行治疗。

由于当地的医疗条件有限,没有办法给李玉安提供良好的医疗救助,为了能让他尽快得到好的治疗,在几经辗转之下,他被送回国治疗。

回国之后,李玉安医院。专家医生立刻对他的病情进行会诊,发现如果再不及时接受治疗,李玉安将会有患上败血症的风险。

医生们立刻展开手术,在长达几个小时的手术之后,李玉安终于从鬼门关活着回来了。在此后长达三个月的时间里,医院疗养,护士们对于他的呵护无微不至。

在医院治疗期间,李玉安从未向任何人提起过自己在战场上的经历,也没有人知道他曾是抗美援朝战场上为国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出院时,医院坚持要给他开具一份为国致残的证明,他当时坚决不同意。“国家为治好我的病,已经花费了大量的金钱和精力,我不能再给国家添麻烦。”李玉安如是说。

看他如此坚持,医院就给他了一个残疾证明。“我现在身体恢复得很好,能够自由活动,能够处理个人生活,不用党和国家再为我劳心费神。”李玉安出院时宽慰医护人员,让他们不必为自己担心。

出院后,李玉安原本打算返回原部队。但是,由于没有途径联系到队伍负责人,再加上战场的情况千变万化,原部队的许多人已经牺牲,自己现在身体也有了残疾,不能为部队带来更大的贡献。

再三考虑之下,李玉安决定返回老家。

转业后的李玉安被安排到了东北黑龙江巴彦县的一个粮库工作。作为一个社会最基层的劳动人民,李玉安兢兢业业,从来没有半点抱怨。

在粮库工作的40年时间里,李玉安曾先后十几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党员,甚至还成为当地的劳动模范。

在粮库工作期间里,李玉安干过保卫员、加工员、质量检测员。几乎所有的岗位他都亲身体验过,对粮库内的环境也是十分熟悉。

因为是退伍军人,李玉安曾被安排到粮库保卫员的岗位上。当时,在粮库工作的本地人和外地来到粮库工作的人经常闹矛盾,常常一言不合就大打出手。为了维持和平稳定的工作环境,李玉安经常两头跑,为本地工和外地工分别做思想工作。最终,成功化解矛盾,赢得了大家的赞美。

除此之外,在做捡斤员时,李玉安是出了名的铁面无私。经常会有卖粮食的商家来给李玉安送礼,希望他能够在给自己称粮食的时候“做点手脚”,每次到这个时候,李玉安总是一脸严肃,大声呵斥前来送礼的人:“休想通过我占国家的便宜。”李玉安的铁面无私和公平公正传到了街坊邻居耳中,大家都称赞李玉安是一杆公平秤。

在李玉安到巴彦县不久后,他和当地的一名女子结婚,两个人育有六个儿女,家里经济十分紧张。即便如此,李玉安也从来没有伸手向国家要过钱。

年,粮库为员工调整薪资,大家都说老李家孩子多,情况困难,应该把工资往上调调了。然而,李玉安却把机会让给了另外一名生活比他还困难的同志,放弃了自己在岗期间的 一次调薪机会。

有一次,李玉安听到邻居家的孩子在读课文。《谁是最可爱的人》中提到有一名烈士叫李玉安,他让孩子把课文完整的读给他,孩子好奇的问他:“书上那个人是你吗?”

李玉安却只是嘿嘿一笑,以重名为借口,搪塞了过去。

退休后,李玉安就靠种地为生,自己的儿子长大后李玉安想送他进部队,继续为国家做贡献。只是,连续报名了好几次,都没有通过。李玉安十分纳闷:“明明身体没什么问题。为什么还是不能进入军队。”无奈之下,李玉安只能来到自己的老部队,希望能让自己的孩子加入解放军。

了解这些情况后,部队李主任安慰李玉安:“您放心,组织一定会帮你解决困难。”

听到这话,李玉安长舒一口气说:“我就是希望组织能够让我的孩子进入部队,继续保家卫国。”

后来,李玉安的孩子被特批进入38军,留在父亲曾经战斗过的军队,接下的不仅仅是父亲的位置,更是对祖国清澈之爱的传承。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2627.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