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决策出兵,为什么我们要打

上周去军事博物馆参观了抗美援朝70周年展,获得了非常多的一手资料,包括聂荣臻给朱总司令的手写报告原稿、 的武器装备、 的签名请愿书、 军服、彭总手写38军万岁的嘉奖令原稿。翔实的资料给人逼真的代入感,仿佛那段浩浩汤汤的雄壮史诗从未远去。真的特别感谢这次展览,让我更加有信心能够写好抗美援朝的这8个篇章。

彭总手写38军万岁的嘉奖令原稿

的服装

的武器

代总参谋长聂荣臻呈递朱总司令的阅兵方案手书

年6月6日,党召开七届中央委员会议,确定了党的中心任务是,以3年左右的时间,争取实现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为有计划进行经济建设创造条件。

6月,解放军部队人员进行复原和经济建设工作。

解放军复原宣传纪念手帕

6月25日,美国操纵联合国投票武力干涉朝鲜内战。

美军入侵朝鲜半岛

6月27日, 入侵台湾海峡。

6月28日,周总理发表声明,必将从美侵略者手中解放台湾。

7月1日,美国 批地面部队空运至釜山,美军兵临朝鲜半岛。

7月13日,政府决定成立东北边防军,以防局势恶化。

周总理、朱总司令和毛主席成立东北边防军的文件

8月,东北边防军13兵团三个军集结完毕。

东北边防军整军备战

8月27日开始,美军不断轰炸东北边境。

9月30日,周总理警告美国政府。

周总理讲话

10月1日,朝鲜兵败,请求中国出兵援助。

金日成的求援信中文版

面对日益嚣张咄咄逼人的美军,以及朝鲜的求援,10月2日,毛主席召开中央书记处会议,讨论出兵问题。

在会议前,毛主席已经和周总理沟通过意见,达成了出兵的共识。但会一开,没想到大多数同志都不同意出兵,反对意见 的两位正好是跟抗美援朝有重大关系的人物。一个是保障大军后勤供应的后方司令“东北王”高岗;一个是毛主席心目中出兵的前方主帅林彪。不同于高岗的吐沫横飞,林彪说话慢条斯理,但是却又非常有逻辑性和说服力,给你摆数据讲客观事实,很难反驳。

“美军一个师有大炮几百门,我们一个军才有三十几门。他们有空军,我们没有。他们有海军,我们又没有。这仗怎么打?”“十年内战,八年抗战,四年解放战争,国家刚解放,国内经济这么个烂摊子,军队破枪旧炮还没有改装,还有土匪在活动,自己顾得过来吗?还出去打!再说,和国民党作战有把握,打美国的现代化,还有原子弹,我们行吗?”

毛主席见会上分歧这么大,也挺不高兴的,会议就这样散了,当晚紧急电召彭总回京。

虽然前一天会议没有达成共识,但10月3日,周总理在和毛主席沟通后,依然按照原定计划通过印度大使向美军发出警告,美军越过38线,我们要管。“勿谓言之不预也”,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发出了这则在当时并没有引起所有人在意,但在后世对世界影响巨大的声明。

10月4日,彭总到达北京,毛主席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再次讨论是否出兵朝鲜,依然分歧很大。10月5日,再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在彭总、周总、朱总的力主下,统一了大多数参会人员的意见。 ,毛主席一锤定音,出兵朝鲜“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并由彭总挂帅出征。

10月8日,毛主席签发军令,东北边防军改为 ,任命彭总为 司令员兼政委。

此刻,新生的共和国精锐尽出摆出了 的黄金组合。周总理远赴莫斯科会见斯大林解决武器援助问题;彭总到沈阳组织动员东北边防军改组中国人民 ;代总参谋长聂帅制定军事方案和情报工作;高岗统筹东北三省筹集大军粮草;解放军四大 38军、39军、40军和42军摆开阵势全力筹备入朝;毛主席坐镇中央……

正当所有事项紧张筹备的时候,11日出现一个变故,苏联怂了!斯大林突然反悔说在两个月内苏联暂时不能出动空军支援。这样大的一个变故让整个入朝作战的风险系数陡增。毛主席看到身在苏联的周总理发来的电报,气的眼眶都红了,紧急调彭总回京,并召开会议讨论是否继续出兵。如果出兵没有空军支持的话,不仅仅意味着 在朝鲜战场上要靠极其劣势的武器装备攻击和防御美军空中移动的堡垒,同时国内的大型城市也面临被美军空袭的危险。

但是实力不如人,人家说不支持了就不支持了,有什么办法呢?毛主席感叹:百年积弊呀,我们中国人一定要争气,要争气,要争气!以后一定要好好想个法子,把我们的实力一下子就抓上去,越快越好,再也不用仰人鼻息!

这是怎样的无奈,我想这远远不是承平日久的现代人能够体会和承受的。在参观抗美援朝展的过程中我发现了这样一封电报,从中我们能够真切体会到祖国的艰难处境,毛主席的压力和无奈。

毛主席发给在莫斯科的周恩来的电报

在电报中,毛主席阐明了中国政府的态度依然是一致出兵朝鲜。并且指出了具体的作战战术。 阶段先打相对好打的南朝鲜军队,并以此提振士气,站住脚跟。两个月后苏联空军到达,六个月后苏联的武器装备交接和训练完毕, 的整体实力提高了之后再攻击美军。

电报第二点,说到了国内的情况,因为当时实际上国内也面临了很多的不确定性,带来了很大的不稳定性,包括土匪和国民党的残余力量、社会上所谓的公知。如果我们不打出去,对东北和全国政局的稳定都不利,人心不稳,在这样的环境下也没有办法进行有效的经济建设。

看到电报第三点的时候,我感觉到当时的国家和 们真的是太难了。毛主席在电报中叮嘱周总理,让他问清楚苏联提供我们武器装备,是让我们花钱买还是让我们租借。当时整个国家财政只有一年才20亿美元出头。如果是租借的方式的话 ,这样就可以只动用两亿美元去打 ,剩下的钱用于经济和文化建设,就可以保证国内的稳定团结。毛主席能够把账算到这么细,而且千叮咛万嘱咐,说明当时的情况真的是太困难了!

第四点,毛主席又强调了希望苏联在两个月或者两个半月内出动空军支援 ,同时掩护北京、天津、上海、沈阳、南京等国内城市。也是希望周总理和斯大林确定好这次不要像上次那样变卦。还有一句很心酸,“则我们也不怕整个的空袭,只是在两个月或者两个半月内如遇美军空袭则要忍受一些损失”。如果先辈们在天之灵能看到现在的歼20编队,不知会有多高兴,盛世强军如愿矣!

第五点,是一个总结和再次叮嘱。“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只对上述第三、第四两点没有把握,因此,请你留在莫斯科几天,和苏联同志重新商定上述问题,并以电报速复为盼”。

这份电报也是毛主席阐述出兵朝鲜总的原因。

另一个层面,从后续的全国军民动员来看,实际上当时的底层人民是非常支持中央出兵朝鲜的决定的。像38军复原老兵曹玉海,在38军集结的时候多次向组织申请重新加入部队,而他当时刚刚谈了恋爱要结婚。很多像曹玉海这样的复原官兵面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怒火万丈,重新加入老部队。就像 的战歌“雄赳赳气昂昂, !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这就是中国人民当时的精神状态,面对侵略,纵使敌强我弱也不怕牺牲敢于抗争。那辈人经历了强敌入侵的抗日战争,打败了美国支持的蒋介石,数年来亲眼所见所闻多少同胞和烈士为追求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牺牲在身边,对侵略战争感同身受,对帝国主义视若仇敌。而今面对美军轰炸东北,阻止祖国解放台湾,自然是怒火万丈。那种激烈的情感是远胜于今天美国对我们经济科技封杀和打压时的愤怒之情。

39军入朝前官兵的签名决心书

所以当时的情况,不论是中央还是民众实际上都是支持出兵朝鲜的。反倒是共产党和毛主席是最没有必要冒这个风险。他们本可以不作为,就像甲午战争时期的清政府,九一八事变时候的国民党和蒋介石。外敌占了就占了,不耽误蒋介石依然是委员长,不影响清政府依然是满洲皇族。他们大可割地、可赔款,管他生灵涂炭。但是共产党不是清政府,也不是国民党。开国 们从未忘记天安门前“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庄严宣告。

承平日久,我们已经忘记了先辈们所遭受的欺辱。很多人不理解我们为什么要打 ,我想大家从这份电报里面可以找到答案。这就比如一个人脚上扎了一根刺,我们是选择忍痛拔掉这根刺,还是选择一直留着这根刺走一步疼一下。长痛不如短痛,拔掉它,我们才能恢复健康,要不然我们可能因为这根刺什么都做不成。就像彭总说的,我们打完了再搞建设。如果任由美军开到鸭绿江边。就像一只老虎在你身边,它什么时候吃你就看它的胃口。

美国的阵势已经摆在这里,一路开到台湾海峡,一路开到鸭绿江畔,在祖国的东北和东南两大门户死死盯着。如果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不打出去的话,能不能有这几十年的发展机遇?能不能扛过苏联解体后的巨大冲击?我们的生活水平和发展会停留在什么阶段?到中美 的此刻,我们又会面临怎样的危机?

这一切都因 的胜利发生了改变。开国 和勤劳朴实的先辈们,用一辈人的鲜血和忍辱负重超额完成了他们的历史使命。百年积弊的神州大地一战封神,以全新的风貌震惊世界;中国人民从此再也不是那个任人宰割的东亚病夫;中华文明在此战后得到了浴火重生,再一次站在世界文明之颠。

10月19日, 4个军26万人隐蔽渡过鸭绿江,入朝作战。

42军和38军入朝

40军、39军入朝

三十八军是四野的“天下 纵”,也就是后来的“万岁军”;四十军被国民党称为“旋风纵队”,刚收复海南,从天涯海角奔赴白山黑水;三十九军号称“专打 ”的精锐之师,民间俗称“林彪三只虎”;而四十二军即使在强手如林的解放军中也是高手中的高手。

而此时,美军已经兵临朝鲜城下。战术高超但装备落后、缺弹少药的 即将面对的是现代化全副武装的强大美军精锐。

骑兵 师,美国开国国父华盛顿创建的骑一师,大名“美利坚开国元勋师“,号称建军百年未曾一败。陆战一师,二战期间横扫欧洲战场。

西方近现代 大强国对战新生的古老东方雄狮!

轻步兵陆战 对战现代化钢铁劲旅!

对 ,大战一触即发!

请看下集:亮剑飞虎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3022.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