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下的阵地,不能在我们的手上丢掉
10月25日,下午,乌鸦听到了一个好消息,又一部关于抗美援朝的大作《 》宣布开机,计划在年上映。
导演和监制阵容,有黄建新、陈凯歌、徐克、林超贤,主演有我们熟悉的吴京、易烊千玺。
而编剧和历史顾问,则有《士兵突击》、《我的团长我的团》的编剧兰晓龙,以及 军旅作家、《 》作者王树增,且张和平任艺术总监。
(开机仪式现场,图源:电影网)
尽管今天片子刚刚宣布开机,但它承载了乌鸦很多的期待。除了因为这个片子的阵容很强大外,更是因为“ ”这段历史被遗忘得太久,甚至早已经在某些人的操弄下变了味。
比如在说起对“ 之战”时,大陆网友和某些暗搓搓反华的人,都会不约而同地想起“冰雕连”。
只不过,我们说的“冰雕连”,是那支为了坚守阵地,爬冰卧雪阻击敌人而牺牲的英雄部队。这个词在我们这绝不会有任何别的意思。
(图源:电视剧《 》剧照)
然而,有一位中国网友在外网给别人讲一讲“冰雕连”的故事,他却发现这个词在海外,已经成了一个反华分子们常玩的“梗”,有了完全不一样的意思。
在他发帖后不久,他收到的回复全是下面这样的。点开这些评论的链接可以发现,这些恶毒的话不少都是旅居国外的华人写的:
乌鸦认识一位抗美援朝的老战士,他曾经跟我说过,当初我们宣布要 打侵略者时,除了国内同胞,当时的海外华人华侨们都在为 欢呼,他们有的借助在国外的便利,绕开美国对华封锁为 捐赠物资。
而还有数以千万计的海外华人,纷纷从美国、欧洲、东南亚报名,结伴回国参加 ,和大部队一起奔赴前线,有许多人还为此血洒疆场。
(菲律宾华侨、解放军炮兵司令部参谋黄登保将军的抗美援朝纪念章)
然而,70年后的现在,某些华人对这场战争的态度却成了这样:
这个被他们奚落嘲讽的“冰雕连”,背后的故事到底是怎样的?为什么这个词在今天会变味呢?这还得从它的背景 战役说起。
1
年,美国海军陆战队随军记者邓肯,在前线采访了一位满脸血污、疲惫不堪的美军士兵,邓肯问:“你现在最想要的是什么?”
“明天”,这名美军士兵回答。
听完这话后,邓肯自己也沉默了。
(邓肯为这位美军士兵拍摄的照片)
邓肯堪称是战地新闻界的“老狐狸”,除了本专业外,他还是少有能分析战略形势的记者,从入行以来,他一直能 地挑出那些战况激烈、却以美军战胜告终的战役,好做出喜闻乐见的胜利故事。
等到了 邓肯才意识到,原本是来当观众鼓掌的自己,现在要开始练长跑,跟着自己的采访对象一路逃窜。
很多人说,美军之所以吃亏是因为轻敌,但至少在 ,美军还真没轻敌,还搬出各种数据,做过详细的分析。
比如,无数战例显示,机枪阵地米内不可能有人能冲得过来;科学家也计算过,在零下30度的严寒里,最多半小时就会失去行动能力。
事实上,财大气粗又惜命的美军,也严格按这些指标判断 可能的位置和进攻方式。
(美军对 进行细菌战前做的生物学分析,图源:中情局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32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