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南朝鲜军在上甘岭某阵地损失半个

一、 阵地只剩下 一人

年11月13日,朝鲜金化郡东北.7高地6号阵地,寒风凛冽,空气中到处都是狂风都吹不散的浓重的焦糊味,还夹杂着一丝淡淡的血腥味。

如果.7高地这个名字有点陌生,那么它和另一个.9高地的合称一定会让读者们如雷贯耳:上甘岭。

这已经是震惊世界的上甘岭战役爆发后的第30天,在这30天里,气焰嚣张到极点,在全世界都横着走的美国大兵和他们的同伙南朝鲜军与中国人民 在这只有区区3.7平方公里的几个山包上展开了拼死争夺。

美军第八集团军司令范弗里特将军自负地将这次进攻行动命名为“摊牌行动”。

为了和 “摊牌”,美韩联军用上了差不多所有的大口径火炮,投入了威力最强大的轰炸机,出动了6万多兵力和上百辆坦克,但鏖战30天后只有伤亡与日俱增,“联合国军”的战线依然不能越雷池一步。

在“联合国军”成千上万发炮弹、航空炸弹的狂轰滥炸之下,此时的6号阵地虽然带着“阵地”两个字,但其实就是一片大大小小,深浅不一的弹坑。

上甘岭战场

阵地上原来茂盛的树都被炸得只剩下了树桩,所有的岩石都被炸成了石块,被 击毙在阵地下面的敌人在自己人的炮弹轰击下连完整的尸体都没有,放眼望去只能看到一堆堆红色的肉块。

据守在6号阵地上的 12军31师93团9连战士高良伦,握紧了手中的“水连珠”(莫辛纳甘式步枪),一双鹰隼般的眼睛紧紧地盯着山下敌人的一举一动。

不过这时他的脸早已被硝烟熏得满脸漆黑,压得低低的帽檐下面也只有一对眼睛能分得出来了。

从11月12日进入6号阵地到现在为止,高良伦所在的战斗小组已经和差不多2个营的敌人死磕了20个小时。

战友,没有了。守卫6号阵地的其他战士全牺牲了,他是 剩下的那个。

吃的,没有了,喝的,也没有了,他们带的干粮饮水本来就少,再加上敌人的火力疯狂封锁,后勤队伍连一个苹果,一壶水都很难送上来。

全面负责战役的秦基伟军长已经动用了所有的后勤力量,但肩挑背扛地不管上去多少人,美国鬼子一顿排炮砸过来,连个苹果核都剩不下。

艰难前进的 后勤队伍

苹果都上不来,更别提人了,所以师里、团里白天不会派出援军,至于晚上有没有人来也得看运气。

没吃没喝这还算小问题,万幸的是手头上的子弹还是够的,而且手榴弹更加充足——都是从被打死的美国兵和南朝鲜兵身上搜集来的,足足有一百多枚。

至于这20个小时中间打退了敌人多少次冲锋他已经记不清了,若不是牺牲战友的子弹还能用,他此刻就只能把步枪当烧火棍去砸美国鬼子的脑壳。

很快,高良伦又看到了阵地下方密密麻麻一堆墨绿色的头盔,那是被美军当做炮灰使的南朝鲜军队, 在上甘岭已经把美国人打怕了,在他们看来,自己的命可比南朝鲜人的金贵得多!

敌人像一堆蚯蚓一样,蠕动得越来越近,越来越近,此刻都能看到他们头盔底下的塌鼻子小眼睛了。

他们显然也是知道中国 的厉害,三三两两地分得很开,距离高良伦越近,他们爬得越慢,一边爬,一边还艰难地寻找着一切可以用来掩护自己的物体。

让这些狗X的见阎王爷去吧!高良伦瞄准一个暴露在视线里的敌人,“啪”地就是一枪,水连珠清脆的枪声中那个家伙身子一歪,咕噜噜地滚下山去。

上甘岭的南朝鲜军被打成了爬行动物(影视剧照)

其他的南朝鲜军见同伙中弹,不由得齐吃了一惊,趁着敌人发愣的一瞬间,高良伦又是一枪,送第二个敌兵回了老家。

此时剩下的敌人不肯再退,他们举起手里的半自动步枪和自动步枪,胡乱地向 可能藏身的地方扫射。

打阵地防御战就有这点好处:你可以看清楚敌人在哪里,但敌人却不一定知道你在哪里。

精明的高良伦其实在敌人几次冲锋的间隙就做好了准备:他把牺牲战友的军帽收集起来,再把碎石堆成一个个小摞,然后再把军帽扣在石头堆上。

为了逼真,他还给有些石头堆披上了军服,这样远远望去,就好像严阵以待的 ,而敌人不知是计,还在一股脑地朝着那些石头人倾泻火力。

一时间,阵地上枪声、爆炸声响成一片,高良伦沉着地利用对方手榴弹爆炸的声音掩护自己开枪的声音,几乎每一枪都要干掉一个敌人。

随着南朝鲜军一个个倒下去,恐惧最终压倒了敌人的士气,他们不知道下一个挨枪子的会不会是自己,索性再一次掉头乱纷纷地撤退了。

高良伦(右二)与战友合影

高良伦知道,随着这一次冲锋惨败,后面敌人还会对6号阵地发动更猛烈的炮击和轰炸,他得赶紧寻找可用的庇护所。

二、英雄在战火中成长

年6月,高良伦出生在四川省剑阁县正兴乡灵验村,那是一个埋藏在崇山峻岭里的小村子。

剑阁自古以多山闻名,李白的《蜀道难》写道:“剑阁峥嵘而崔巍,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由于交通闭塞,这里的乡亲生活本不富裕,高良伦家里也是贫苦农民,全靠父亲耕种几分地主家的薄地过活。

由于当时四川军阀割据连年战乱,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父亲在他10岁时就患病去世了,母亲双目失明,行动不便,为了活下去,高良伦小小年纪就顶替父亲给地主家放牛、种地。

从年到年,7年里高良伦不知挨了多少地主家的打骂,一年忙到头没有休息,还得还欠地主家的高利贷,根本攒不下几个钱。

他也曾想过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但地主家有钱有枪,他只能把满腔的愤恨藏在心里。

年底,人民解放军二野十八兵团第六十军解放剑阁县,反动政权垮台了,高良伦看到村里乡亲的日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也分到了土地,盖了新屋,还娶了媳妇。

这下不用再玩命讨生活了,他虽然没有读过什么书,却十分清楚地知道:共产党和人民政府是真正为穷人打天下的好人。

安稳的日子没过多久,年10月 爆发,消息传到村里,大家都在说:美国鬼子把战火烧到朝鲜,就是为了给国民党反动派撑腰,让地主和土匪恶霸回来继续骑在老百姓头上称王称霸。

大批青年报名参军

这还了得!年2月,19岁的高良伦告别母亲和新婚不久的妻子,和正兴乡里一大批男青年一起参加了中国人民 ,他所在的部队是12军31师93团9连。

川人自古善战,抗击外侮更是不遗余力。

年3月底,他所在的12军渡过鸭绿江入朝作战,刚刚入朝就赶上了第五次战役,高良伦跟着31军一直往南打到敌后的“三七线”,又在敌人的围追堵截中有惊无险地冲出重围。

撤到“ ”以北之后,12军先后参加了年夏季、秋季防御作战,年春季攻势,夏季防御作战,屡立战功。

在朝鲜一年多,高良伦跟着大部队南征北战,所到之处满目疮痍,到处都是“联合国军”在朝鲜轰炸、抢掠、烧杀留下的断壁残垣。

朝鲜的成年男子,不是当兵就是被杀了,所以只剩下了孤儿寡妇,老弱病残,春天到来以后大片田地因为没有人耕种而抛荒。

眼看如果再不种粮食来年就要闹饥荒, 组织了部分兵力,帮助朝鲜的老百姓一起耕地、插秧。

朝鲜民众与 战士

朝鲜北部的大好河山才两三年就被美国鬼子糟蹋成这样,这要是真让这帮畜牲到了中国的土地上还能有咱们的好?

想到这里,高良伦就憋着一股子怒火,只想上前线跟敌人拼命,但遗憾的是,虽然在朝鲜战场一年多,但他却没有始终捞到和敌人面对面厮杀的机会。

不过他这个“好苗子”却被31团3营营长甄申(后任12军副军长、江苏省军区司令员)挖掘了出来。

那是在全军发起“冷枪冷炮”运动的时候,甄申无意间发现高良伦对打枪挺有天赋,虽然年纪不大,但枪打得挺准。

在营长的安排下,高良伦去了团里开办的射击训练班深造,在那里担任“教练”的可都是12军顶呱呱的狙击高手,短短一个月时间让高良伦脱胎换骨,枪法突飞猛进。

就是这一次时间不长的射击培训彻底改变了高良伦的命运。

年10月20日,上甘岭战役爆发的第7天,由于我 第15军在上甘岭浴血奋战,伤亡很大, 第3兵团根据志司首长的命令,决定刚从金城防御战前线撤下来的第12军立即开往五圣山地区作为预备队,视情况投入战斗。

11月1日,12军正式投入上甘岭前线战斗,并于11月5日成立了五圣山战斗指挥所,由副军长李德生统一负责指挥31师和34师的反击作战以及29师的配合行动。

31师首先投入上甘岭战斗的91团在93团1营的配合下从1日坚持打到8日,终因伤亡过大显出不支之态,11月9日,高良伦所在的93团3营奉命投入战斗。

炮弹在 阵地爆炸的一瞬

11日夜里,甄营长率领作为突击队的9连反击.9高地11号阵地,在12军组织的18门mm榴弹炮和14门大口径迫击炮掩护下,9连的战士居高临下,把汽 装上炸药和引信,从2号阵地上滚向11号阵地,瞬间敌人的阵地一片火海。

在敌人的鬼哭狼嚎声中,突击队员们个个如猛虎下山般杀向敌营,只用了一个晚上就歼灭了守敌南朝鲜军第2师一个连,占领了11号阵地。

在.9高地全部被我军收复后,高良伦奉命带领一个战斗小组前出到.7高地6号阵地承担防御任务。

作为“小兵群”战术的直接产物,一个战斗小组的规模比班更小,基本上就3个人,每组1名步枪手,1名自动枪手,1名爆破手,这样可以 限度地避免在敌人火力轰击下出现整编制伤亡。

和高良伦他们同时进入6号阵地的还有其他几个战斗小组,这时的.7高地已经在激烈争夺中几次易主,表面就像被犁翻过一样,连个避炮的坑道都没有。

他们不知道敌人什么时候就会发起炮击,只能抓紧时间在反斜面徒手挖掘一些可以容纳一个人的小土洞,里面加几根木头一撑,就没有那么容易被炸塌。

这种简易的隐蔽工事后来在老山战场被称为“猫耳洞”。

一个简单的猫耳洞

果然,11月12日凌晨敌人突然向6号阵地狂轰滥炸,这意味着像赌徒一样输红眼的敌人很快就要发起新的亡命冲击了。

随着敌人漫山遍野地扑来,高良伦示意战友稳住阵脚,不要发出任何动静,伪造出6号阵地的 已经被敌人消灭的假象。

等到南朝鲜兵麻痹大意,开始扎堆加速向阵地拱过来时,突然一齐开火,顿时将敌军打得死伤狼藉,屁滚尿流。

绝望的南朝鲜军对6号阵地的进攻陷入了轰炸—冲锋—被击溃—再轰炸—再冲锋的死循环,当然他们上百人的伤亡也不是完全没有收获:6号阵地的 因为没有补充,伤亡一个就少一个, 只剩下高良伦和战友王学礼两人了。

他们从进入6号阵地的那一刻就下定决心和阵地共存亡,战斗打到这个份上已经没有退路了,他们多打死一个敌人就给战友减轻一些负担,就算全部牺牲,对得起人民,对得起祖国的期望!

12日这一天,高良伦和王学礼一共打退敌人7次进攻,到 一次南朝鲜军都已经摸上6号阵地了,他们从猫耳洞里猛冲出来,连续向敌人投出十几颗手榴弹和爆破筒,又把那些兔崽子们撵了回去。

现在6号阵地上到处都是残缺不全的肢体和敌人遗弃的枪支弹药,他们把敌人的尸体拖过来,和麻袋一起垒成简易的掩体。

战士从掩体中向敌人射击

二人一会从这一头开火,一会又从那一头开火,搞得敌人分不清 到底躲在哪里,而高良伦的子弹却准头 ,几乎每打一枪都有人毙命,12日这一天,仅仅是被他打死打伤的敌军就有70多人。

13日早上敌人的子弹击中了王学礼,他也牺牲了。阵地上只剩下高良伦一个人。

下面的南朝鲜军和二人耗了整整一天,也知道阵地上没剩下几个 ,他们掀起一轮又一轮的疯狂的进攻,但始终没能攻破高良伦一个人防守的阵地。

这在上甘岭战场上其实并不罕见:因为就在一周之前的11月5日,高良伦的金堂小老乡胡修道就在.9高地3号阵地一个人顶住了上千敌人的41轮进攻,单枪匹马歼敌多人。

差不多一个月之前的10月20日,高良伦的那位德阳老乡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疯狂扫射的机枪口,为大部队前进打开了通道,他的名字叫做黄继光。

像这样英雄盖世,力敌千军的 传奇人物,在上甘岭至少有几十个。

战士不是用什么特殊的材料制作的,但他们是用对身后的祖国和人民无限的忠诚武装的。

11月13日这一天,高良伦只身一人又打退了敌军17次进攻,因为缺水缺粮,在战斗的间隙他只能用血水解渴,被他打死的敌尸横七竖八地铺满了半个山坡。

一名美军士兵与同伴的尸体

14日清晨,93团的援军赶到6号阵地时惊呆了,连战友们也都难以置信:高良伦一个人竟然在这岌岌可危的阵地上死守了一天。

11月13日这一天,高良伦起码打掉了发子弹和60多枚手榴弹、爆破筒,毙伤敌多人,12日毙伤敌70多人,合计人,差不多等于敌人半个营的兵力。

壮哉!

毛主席《七律·冬云》曰: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又有《英雄儿女》赞歌曰:地陷进去独身挡,天塌下来只手擎!

三、上甘岭是一次胜利,更是一种精神

从11月9日到18日,甄申带领的93团3营在上甘岭前线苦战10天,先后打垮了美韩联军64次较大规模的进攻和反扑,共歼敌多人。

中国人民 的赫赫威名,就是在这样的一次次看起来几乎是不可能的胜利中打出来的。

高良伦的英勇事迹上报之后,他所在的12军政治部经核实,决定授予他特等功和“二级战斗英雄”的光荣称号。

这样的事迹不由得不让人感慨: 的超级英雄何其多也!而他们就是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人,不是作家幻想出来的“超人”。

抗美援朝英雄模范

在抗美援朝的三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前往朝鲜的万英雄儿女涌现了不计其数的英雄人物,他们前赴后继,为了保家卫国将生死置之度外。正是他们的流血牺牲,换来了新中国几十年的长期和平。

直到若干年后,上甘岭三个字成了一个中国人民记忆深处最悲壮,最壮烈,最值得骄傲的文化符号。

我们怀念那个条件恶劣,却热血沸腾,激情澎湃的年代,是要把不畏强敌,坚持斗争,直到 胜利的上甘岭精神传承下去。

在如今这个时代,我们依然需要上甘岭精神,当国家和民族需要时,一定会有人将中国人民 的伟大精神传承下去,捍卫祖国的和平、统一与稳定,捍卫人民的幸福和安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3889.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