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铁原,东华川,英雄的鲜血染红战旗,
70多年前,中国人民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了鸭绿江, 拉开序幕。年底,李奇微从美国陆军参谋部调至朝鲜半岛,接替刚刚因车祸丧生的美第八集团军司令沃克的职务。至此,中国人民 的真正对手出现。此时所谓“联合国军”的情况并不乐观。美国已经被打蒙了,“联合国军”司令 甚至萌生了撤往日本的念头。
发扬吃苦耐劳,不怕牺牲的传统,穿插渗透、夜间突袭等战术打的美军找不着北。虽然当时美空军势力强盛, 缺少空中支援,但当时的战机还没有夜航系统,美军在夜间遭到 突袭时,是没有办法呼叫空军的,这便是一种攻守失衡。
发起夜袭的在前两次战役中常常使用诱敌深入的战术,将轻敌冒进的美军分割包围,而后集中局部优势兵力对美军实施围歼,这也是局部的一种攻守失衡。狂妄自大的 一开始并没有将至 放在眼里,认为美军根本不需要战术。但经过两次战斗, 的心态崩了,他认为美军除了扩大战局或使用原子弹打击外对 毫无办法。这种极端的心态让他不会去研究这种攻守失衡,但 不会,不代表别人也不会。
战局转变,李奇微的“磁性战术”
刚到朝鲜的李奇微就开始研究战士。他知道,美军的武器装备远强于 ,双方的攻守失衡只能来自于 更加顽强的战斗意志和更加灵活的作战技巧。李奇微开始想方设法去弥补甚至逆转这种攻守失衡。他亲自视察每一个阵地,告诉美军士兵要学习对手 吃苦耐劳的精神,为了鼓舞士气,他的肩膀上一直挂着一颗手雷。
李奇微李奇微开始研究 ,他发现 虽然作战勇猛,战术灵活,但是后勤补给能力远远逊色于美军,武器弹药和口粮只能通过战士随身携带,这样的后果就是, 的粮食只能支撑大概一个星期左右。于是李奇微打算以“磁性战术”应对 的“礼拜攻势”。
具体做法包括:1.如果 攻势太猛,美军可有序撤退,但不要与 距离太远,可以借助飞机、坦克、火炮层层抵抗,对 进行长期消耗。
2.如果担心 发动大规模夜袭,可先行撤退30公里,因为30公里是 夜间急行军的极限,等待天亮再与 决战。
当时的美军3. 虽然战斗力强悍,但是武器装备明显不及美军,每个战士的弹药有限,所以美军如果被 包围,不能自乱阵脚,可以先依托坦克与装甲车进行抵抗,然后等待空军支援。
4. 的一轮攻势达到一周左右时,可以尝试进行反击。
李奇微要求美军要像磁铁一样黏住 ,这种战术很讨厌,但却很管用。李奇微的战术让 的夜袭优势被削弱, 对美军的攻守失衡也开始被削弱。除了这样的战术外,李奇微吸取了 轻敌冒进的教训,他让美军尽量保持整齐的队形稳步向前推进,不给 留下穿插渗透,分割围歼的机会,双方的攻守失衡进一步被削弱。
在汉城作战的美军在这样的战术指导下,美军先放弃汉城再发起反击, 发现攻击达到极限后也开始有序撤退。于是,抗美援朝第四次战役的整体态势变成了,美军稳步进攻, 且打且退。双方都是有组织有计划的攻防,所以没有出现大规模的攻守失衡,局部战役上双方也是各有胜负。
与美军各有优势,彭德怀与李奇微也都是当世名将,如果双方都有组织地摆开阵势进行对决,战场上不会出现大规模的攻守失衡,也就不会出现悬殊的胜负。所以第四次战役的结果是双方谁也没占到太大便宜。但在之后发生的第五次战役却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战士第五次战役中, 一度陷入险境,幸亏有两支 队伍拼死挡住快速进攻的美军,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他们一路是在铁原阻击美军的第63军,另一路则是第20军的第58师,他们阻击美军的地方,叫华川。
美军中的狠人,猝不及防的反击
年4月下旬, 与朝鲜人民军加起来总人数达到了60多万,在人数上占据了 优势,因此, 总司令部决定组织一次进攻,争取消灭美军几个师。在 发起进攻之前,美军内部发生了一件大事,原“联合国军”总司令 因为反复扬言要对 使用原子弹等一系列问题,被美国总统杜鲁门解职,接替他的人正是在第四次战役中与 交手的李奇微。
在朝鲜的与狂妄的 相比,李奇微更加务实谨慎,是一个强劲的对手。李奇微升任“联合国军”总司令后,第八集团军司令的职务由范弗里特接任。这范弗里特是个不折不扣的“狠人”,与李奇微一样,他打仗十分务实,但也非常野蛮。不过这个野蛮不是“莽”,而是果敢。在第五次战役中,让 陷入险境的就是这个人。
战役打响后, 一路前进,美韩军且战且退, 也取得了不错的战果,但是,因为后勤跟不上,战役进行到年5月21日时, 的攻势达到了极限,只能停止进攻,准备有序撤退。其实到这个时候,双方都没出现大规模的攻守失衡,如果 撤走了,那么第五次战役就会大致重复第四次战役的过程。但范弗里特却抓住了 的漏洞。
范弗里特这次, 撤退的速度稍微慢了一点,有些担任断后任务的部队未能及时进入防御阵地,有的虽然已经进入防御阵地,但是未能控制周围重要的公路等交通线。这就使 各部之间出现了短暂的缝隙。
这个短暂的缝隙,造成了 与美军之间一瞬间的攻守失衡,但这个稍纵即逝的攻守失衡却被范弗里特牢牢抓住。他命令美军集中4个军13个师的兵力,实施全线反扑。以摩托化步兵、炮兵、坦克组成的“特遣队”为先导,在航空兵掩护下,主要沿汉城至涟川、春川至华川、洪川至麟蹄公路,多路向北推进。
当时的美国空军范弗里特利用美军机械化部队行进速度快的优势迅速对撤退中的 实施分割包围。西线美军第1军向 第十九兵团64、65军发起攻击,中线美军第9军向 第十九兵团63军、第三兵团展开反攻,东线美军第10军向 第九兵团发起反攻。
美军各部以武装到牙齿的装甲部队为先导,组成了一支支装甲特遣队,对撤退中的 各部之间的空隙穿插分割,企图切断 退路,分割包围撤退中的 。按照范弗里特的构想,3路美军中,向春川、华川突击的美军第9军是重中之重,因为中路美军一旦取得突破,美军就可以切断东西两路 之间的联系,并分别对两路 进行分割合围,一旦美军这一战略构想得逞, 将遭到十分重大的打击。
影视剧中的由于美军行动太快,当时 的很多部队都没有准备,20军58师也是如此。当美第9、10军准备联手对 形成合围之时,58师正按照命令通过华川向北撤退。
华川阻击战:自发的断后
年5月27日, 58师大部已经通过华川,但在队伍后面的师长黄朝天从附近的密集炮火判断出:附近有美军, 的撤退队伍可能被正在被美军分割。
黄朝天此时,58师接到的命令是通过华川向北撤退,这个命令很容易执行,只要按照原来的路线,以正常的速度,58师很快就会通过华川,美军的包围圈也兜不住58师,58师会很安全,即不会与装备精良的美军交手,也不会受到上级的指责。
但是,如果58师继续北撤,后面的兄弟部队,可就危险了。58师身后,有第九兵团的其他部队,华川是第五次战役的后勤中心和交通枢纽,这里还有不能快速转移的兵站、医院、伤员和物资,一旦华川被占领,这些兄弟部队的处境就十分危险了。而且,美军拿下华川后,可以凭借机械化部队,快速向金城地区推进。
当时的美军机械化部队走还是打?这个问题摆在了师长黄朝天的面前。黄朝天和政委朱启祥商议后,很快对当前严峻的形势做出了判断。他们下令:停止北撤,收拢部队,就地阻击美军,掩护后续部队转移。这几乎是一条决死的命令,58师临时改变计划,就地阻击美军,来不及修建防御工事,粮食弹药也不充足,并且没有后援,形式非常不乐观。
但58师上下没有丝毫犹豫,毅然决然的投入到阻击战中。向华川扑来的美韩军有美第7师,第24师,韩军第6师,共计约2.8万人。反观58师,当时编制不满,此时能够直接参战的只有不到人。美韩军优势巨大,有远多于58师的飞机、坦克、火炮,而58师能够用来弥补这个巨大劣势的只有战士们的勇气、热血、牺牲、汗水以及智慧。
将士坚守阵地敌众我寡,敌强我弱,但是仗得打,要尽可能的拖住敌人,为后续部队撤退争取时间。此时,美第7师先遣部队已经进占华川,58师只能边打边部署。黄朝天很快做出反应,以第、团为 梯队,第团为第二梯队,同时以 梯队的部兵力抢占华川以北要点,迟滞美军行动,掩护师主力迅速展开。
58师兵力不多,弹药不足,想要守住阵地都不容易,但就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黄朝天提出“ 的防守就是进攻”,在夜间,用一个加强连歼灭了美第7师的先遣队,重新占领了华川。
在阻击战打响前,58师的官兵就开始紧锣密鼓地抢修工事,时间有限,工事修建先前沿后纵深,兵力、武器装备有限,为了让不多的士兵和武器都发挥出 的作用,58师采取兵力前轻后重,火力前重后轻的方案。
27日美韩军向华川发起的进攻均被58师打退。到了27日夜间, 司令部对58师下达的在华川阻击美军的命令终于传至阵地上,而此时,58师已经自发阻击美军将近1天。面对近在眼前的重创 的 机会,美韩军又岂会让他白白溜走。
当时的美军28日,美第7师、第24师,韩第6师借助空中优势及炮火优势向58师前沿阵地发起猛攻,58师死战不退,战况十分惨烈,仅一天的恶战,一线的团和团就承受了巨大的伤亡。58师被迫调上团加入战斗。29日,团加入战斗后,立即与团一同向美韩军发起反击,并一举夺下多个高地。团也不甘落后,在反击中救下了数支经华川向北撤退的兄弟部队。
30日晚,后续部队全部通过华川跳出了美军的包围圈,范弗里特的计划失败了一半。为什么说是一半?因为此时的第九兵团大部虽然已经跳出了包围圈,但是还没有构筑起坚固的防御阵地,若美军快速通过华川继续追击,仍可扩大战果,但是已经坚守3天的58师又岂会给美军这样的机会!
发起反击兄弟部队陆续跳出包围圈后,58师就不必死守前沿阵地,能采用更多灵活的战术来与敌人缠斗。于是,58师采取了层层退守的方针,尽一切努力迟滞美军。6月2日,58师放弃前两道防御阵地,转入预备阵地,继续抗击美军。此时,美军虽已对华川展开攻势7天之久,却只前进了4公里。不过,此时的58师同样遭遇了巨大的损失,并且面临着一个绝大的麻烦,58师断粮了。
美军的攻势仍然不减,58师将士忍受着饥饿仍与敌人周旋,战至6月5日,已经断粮3天的58师放弃预备阵地,撤至 一道防线,此时,58师官兵已经到达极限。即便形势已经危机至此,师长黄朝天仍能灵活运用以攻为守的战术,在6月6日向美军发起大规模反击,这次反击鼓舞了士气,挫败了美军的嚣张气焰,打乱了美军的进攻步伐,很好的迟滞了美军。
受伤的 战士此后3天,美军又向58师阵地发起数次进攻,但均被58师官兵打退,6月8日晚间,60师接替58师阵地,58师圆满完成阻击任务。至此,58师身后的兄弟部队已经构筑起防御工事,美军与 之间的攻守平衡再次建立,美军即使继续前进也占不到什么便宜了。
华川阻击战是抗美援朝第5次战役中58师全体官兵在没有接到命令的情况下为了掩护兄弟部队撤退而自发进行的一场阻击战。此次战役很好的迟滞了美军的攻势,为了 重新构建完善的防御工事争取了宝贵时间。虽然不及西线上的铁原保卫战有名,但华川阻击战同样意义非凡。
铁原阻击战官兵通过华川、铁原两场以少敌多的阻击战向美军证明了一个道理:即使美军在武器装备,甚至兵力上占尽优势,即使美军指挥官指挥得当,抓住 的一些破绽,创造出一些局部甚至全局的攻守失衡,中国人民 仍能以顽强的意志将这种攻守失衡抹平。
结语
在 打响前,美军的 一个对手是日军,同样是东亚国家,不少美军军官,尤其是像 这样参加过二战的元老,都认为 的作战风格和日军应该差不多。英美军方曾这样总结日军:日军只知道机械服从,没有独立的思维,当战场形势与他们预想的一致时,他们的组织性很好,但是一旦局势与他们预想的不一样,他们马上不知所措。
当时的日军英美方面将日军这种作战风格形成的原因归结为东亚地区的儒家文化抑制个人思维,让战争中的军官和士兵缺乏想象力,所以虽然悍不畏死,但却难以应对战场上的变故。然而,事实证明,他们错了。将日军的作战风格延伸到所有东亚军队,尤其是延伸到 身上,实在是错得离谱。
华川阻击战,58师将士以一场没有接到命令的阻击战告诉美军: 的勇敢与日军那种在军国主义思想洗脑下的勇敢不同, 将士身上有着一种大局观,为了保家卫国,为了战争的胜利可以舍生取义,这与日军那种对天皇的狂热效忠是截然不同的。
不同的出发点决定了不同的结局,以保家卫国信念为支撑的 ,会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一个个好的战术,一个个战场上的神来之笔会如泉水般不断涌现,这也是美军能够战胜日军,却无法打败 的根本原因。
从 ,到三所里,龙源里,到横城,到铁原,华川,到上甘岭,中国人民 一次次向世界证明:如果中国军队已经被组织起来,如果中国军队已经下定决心要与一个对手决一死战,这个对手一定不会好过,即使他们是号称世界上“最强的军队”。
抗美援朝是新中国的立国之战,是不得不打的一仗,这一战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军威,打出了一个和平发展的外部环境,让我们能够集中精力恢复生产,搞建设。在这场战役里,无数 的中华儿女长眠异国他乡,他们都值得我们铭记。如果大家想更了解这段历史,我推荐这本《决战朝鲜》,本书详细描述了朝鲜战场上的大小战事,感兴趣的话,可以点击下方链接查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39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