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林探秘喋血东江诞生即巅峰

东江军因为网上对袁崇焕的攻击,它既被人拔高又被人诬陷。

东江军被别有用心的人强行比作了抗战中的敌后根据地,冠以了可以挽狂澜于既倒,阻止后金入关的不切实际的作用。造这个谣的人们,无外乎为了放大东江军创立者毛文龙的作用,将后金入关的责任强行扣到袁崇焕的头上。

一些人为了突出毛文龙之死的影响,将东江军污蔑为吴桥兵变的主力。可怜大部分都为明朝血战到了最后一刻,尽到了自己职责的东江军,就这么成了为编造袁崇焕杀毛文龙造成的恶果,而生拉硬套强扣罪名的无耻者们嘴中的‘叛军’。

码字的就将东江军的简略历史,凭此系列文与大家分享一下,以正视听。

毛文龙现在这么出名,九成九都是因为袁崇焕的关系。不过在明末的辽东,毛文龙比袁崇焕成名确实要早。明天启六年(公元年)正月的宁远之战后,袁崇焕才名声鹊起;而毛文龙在天启元年(公元年)的镇江堡大捷后,便已经成名了。

天启元年(年)三月,努尔哈赤率军4万突破辽东边墙杀入辽动,后金军气势如虹连克沈阳、辽阳。随着辽东的最大城池辽阳陷落,明军在辽东的主力几乎全军覆没,辽东巡抚袁应泰也自杀殉国,辽东的局势大势已定。

但是占领辽阳并不代表着后金便据有了整个辽东,因为在辽阳的南边和东南边,还有辽南四卫存在,它们是盖州卫、定边右卫、复州卫、金州卫。然而由于辽东明军主力在辽沈之战中全军覆没,所以这些卫所的明军主官无不破胆,根本就不敢抵抗后金的进攻,于是他们不是准备迎接后金到来另投新主,就是收拾细软裹带金银领着娇妻美妾跑路了。

失去了指挥的辽南四卫,从上到下陷入到了一片混乱之中。

逆境出英雄,英雄很多时候是被逼出来的。

浙江杭州府人毛文龙,因为被过继给了自己伯父,在李成梁帐下效力的毛得春为继子,所以他北上辽东往依了继父。到了辽东后毛文龙子承父业加入行伍,因为积功不断晋升,在努尔哈赤攻入辽东前,他已经做为都司驻守叆阳(位于凤城北里,南距抚顺城里)。

当努尔哈赤占领辽阳的消息传来时,定边右卫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驻守当地的明朝官员们不是逃之夭夭就是准备迎接新主,而在定边右卫辖下叆阳的毛文龙,这时既没有只顾着自己跑路,也没有打算投降后金,他选择了第三条道路。

在一片混乱中,毛文龙竟然找来了船,他带着叆阳手下的余名士兵乘船顺着爱河南下。爱河是鸭绿江的支流,毛文龙的船队顺着爱河一路南下,他想经鸭绿江入海逃离后金的兵锋。

从毛文龙选择坐船出海这点看,毛文龙在辽南的一片混乱中,他的头脑还是非常清醒的。他由于和后金常年对峙,所以他清楚后金骑兵的厉害,知道走陆路根本就跑不赢后金的骑兵。而后金没有水军,所以乘船南下入海无疑比走陆路安全多了。

毛文龙之所以带着军队一起走,应该也是为自己能顺利出海找一个保障。而正是他的这一举动,使得他得以在其后一夜成名。

这时辽南各地很多堡垒都已经投降了努尔哈赤,这其中就包括位于丹东的镇江堡(位于今丹东的九连城镇)。该堡是明朝与朝鲜接壤的边防要地,也是明朝辽东军民逃往朝鲜的必经之地。所以努尔哈赤命令后金的黑旗军(也就是后金汉人组成的军队)迅速南下进驻该堡,以切断明朝辽东军民逃往朝鲜的道路。

好巧不巧的是,恰恰镇江堡就在爱河与鸭绿江的交汇处,所以驻守在镇江堡的黑旗军也威胁到了毛文龙的船队。如果说乘船南下显示了毛文龙的智慧,那么奇袭镇江堡就显示了毛文龙的勇气。

毛文龙率军出其不意地突袭镇江堡,生擒驻军统帅一举拿下了镇江堡。

毛文龙攻取镇江堡是自努尔哈赤年起兵反明三年间以来,明军对后金军的第一次胜利,它对明朝军民的士气鼓舞作用无疑是巨大的。

不过这场奇袭成功后,毛文龙向明廷报捷时,已经显露出了他虚报战功的恶习。

毛文龙向朝廷宣称自己在镇江堡消灭了千余后金军,而镇江堡显然并没有那么大,装不下这么多人;另外后金的兵力也很有限,由于忙着在辽南四卫抢地盘,后金也派不出那么多人到镇江堡送人头。

另外镇江堡之战中被擒的后金统兵将领也颇有争议,给毛文龙抬轿子的人都宣称被擒的是佟养真,而另外的人则大多认为是佟养性。

佟养真和佟养性是两兄弟,佟养真应该是哥哥。佟养真有一个儿子名叫佟图赖,佟图赖的女儿为顺治生了个儿子,就是后来的康熙大帝。所以佟图赖是康熙的姥爷,由于他权倾康熙一朝,被世人称为‘佟半朝’。

对于在网上宣扬毛文龙的功绩来说,佟养真当然比佟养性价值高得多。但是对于清朝来说,无论是佟养性还是佟养真被擒,都是一件很丢脸的事情,所以清政府刻意将这段历史抹杀掉了。因此在镇江堡到底被擒的是佟养性还是佟养真,就只能由今天的后人们根据需要来认定了。

不过从不多的史料看,被擒的是佟养性的可能性比较大。

打下镇江堡后,毛文龙也不敢久留,押着被擒的镇江堡后金守将带着自己的部下乘船继续南下。他的船队由鸭绿江出海后向东航行,最后选择了在朝鲜的皮岛登陆驻扎下来。至于为何毛文龙会选择在皮岛驻扎,并没有任何史料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但是毛文龙这一举动让朝鲜为自己挡枪的意图非常明显。

得到毛文龙捷报的明朝大喜过望,直接就将他从一个五品或者四品的都司,提拔为了从二品副总兵(副将)。有意思的是,明朝并没有让毛文龙移驻它地,而是直接命他在皮岛上开府,并升任了平辽总兵官(就是总兵,正二品)。根据明廷的划分,毛文龙所管辖的军镇,归登莱巡抚辖制。

毛文龙掌管这个军镇就是我们本文的主角东江镇。

由于受《明朝那些事》的影响,大家一般都以为东江镇只有一个皮岛。明朝授予毛文龙的那个副总兵职务确实只管一个皮岛,但是加封的平辽总兵官则是管整个辽南地区的!

蓝色区域为辽沈之战后明军在辽宁的大概控制区

当东江镇成立时,辽南地区很多地方依旧在抵抗后金的进攻,尤其是金州卫下辖的旅顺一直坚持抵抗并未陷落。而随着东江镇开镇,辽南各地散布的明军水师,都纷纷拔锚起航前往皮岛集结。正是这些纷至沓来的水师,成为了日后毛文龙雄踞一方的根本。

所以,东江镇在开镇时,它并不仅仅只有一个皮岛,还包括了金州卫的一部分和明军在辽南的几乎所有水师。正是这些水师让毛文龙成了气候,他受登莱巡抚袁可立之命,率领水师四处出击辽南各地。东江军在袭扰后金辽南驻军的同时,也从辽南各地撤出了大量民众。这些骁勇的辽民纷纷加入东江军中,使得东江军成为了一支强军。

毛文龙此时在辽东对明朝的作用显然是非常巨大的,东江军也确实取得了非常多的战绩。但是一些人大吹法螺,弄出所谓东江军收复辽南,像是图中给东江军把地盘画这么大,借此贬低(山海)关锦(州)防线辽军的作用就太无耻了。

那么所谓毛文龙收复辽南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毛文龙能在辽南成气候还有一个人是帮了大忙的,这人就是清太祖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在占领辽南后,依旧采用后金落后的奴隶制度统治当地,再加上后金军在当地的杀掠,激起辽南各地汉民的激烈反抗。面对辽南当地汉族居民的反抗,努尔哈赤一味武力镇压不懂怀柔变通,这使得辽南当地民众的反抗愈演愈烈。

但是努尔哈赤并不认为是自己的错,加上受到了东江军不断地袭扰,因此他一怒之下下令将辽南民众全部北迁辽沈,任何拒绝北迁的辽南民众杀无赦!

努尔哈赤一生中明确可查的对汉族民众进行的大屠杀,就是这场辽南民众的北迁。经过这场强制北迁,再加上伴随的大屠杀,辽南四卫除坚守不降的旅顺等少数地方外,整个都成了无人区!

将后金北迁屠杀民众后形成的辽南无人区,当成毛文龙收复失地的战绩来吹嘘,这些人都是些什么玩意啊?

不过努尔哈赤的屠戮也给东江军带来了大发展的契机,在明廷派来增援的水师帮助下,东江军从辽南各地撤出了大概数万民众。这些民众除一部分精壮补充入东江军以及部分撤往山东外,相当部分都被东江军运到了与丹东隔着鸭绿江相望的朝鲜义州郡,东江军在当地向朝鲜李朝索要来了土地和种子农具后,就地将辽南难民安置了下来,将义州作为了东江军军粮的供应基地。

从明朝让毛文龙在皮岛开府建镇,到运送辽南难民去义州开垦定居,不难看出明朝的这一系列举动,都有把朝鲜牢牢绑在自己战车上的意图。

朝鲜虽然嘴上对明朝一口一个父国的叫着,但是从萨尔浒之战跟随明廷出兵后,就一直没有对后金再有任何实际的军事行动。而且萨尔浒之战中跟随刘铤行动的朝鲜军,也是坐观刘铤被后金围歼没有进行任何支援。而后金在解决了刘铤后,努尔哈赤并没有动朝鲜军分毫,反而向朝鲜军的统帅赠送礼物,礼送朝鲜军东归。

在萨尔浒之战中朝鲜的表现,以及其后对明金交战隔岸观火的态度,肯定令万历朝时大力援助过被日本侵略的朝鲜的明廷十分恼火。所以明廷让毛文龙在皮岛建镇,应该也是为了监视朝鲜,防止它倒向后金。不过,从后来的历史看,朝鲜虽然不敢对后金用兵,可它对明朝的忠诚无可置疑。

镇江堡一役,对毛文龙来说无疑是人生的巨大转变,此役后他从一个小小都司成为了一镇总兵镇守一方,而且辽南的水师和难民集结到他麾下,使得他的东江军兵力急剧膨胀,成为了辽东一支让明金双方都不能忽视的力量。

不过,对于毛文龙此时在辽东的表现,却有人颇有微词,这人不是别人,正是明末辽东三名帅之一的辽东经略熊廷弼。

三方兵力未集,文龙发之太早,致敌恨辽人,屠戮四卫军民殆尽,灰东山之心,寒朝鲜之胆,夺河西之气,乱三方并进之谋,误属国联络之算,目为奇功,乃奇祸耳!

熊廷弼在向朝廷上的奏疏中,将努尔哈赤北迁辽南之民,归罪于毛文龙自海上发动袭击打草惊蛇。

对此码字的不以为然,熊廷弼这个人虽有统御之能但是缺点也很明显,其人气量狭小睚眦必报。他因为辽东巡抚王化贞掌握了辽东军队主力架空了他这个经略,所以不顾辽东局势的安危,处处跟王化贞针锋相对。

王化贞影视形象

由于王化贞重视与毛文龙的合作(前面已经说过东江镇归登莱巡抚管辖),所以熊廷弼便处处找毛文龙的麻烦(巡抚并不受经略、督师的辖制,而总兵的顶头上司是巡抚,只要巡抚支持总兵就可以不鸟经略、督师)。

可是毛文龙在辽东做出的贡献,也就是他东江镇刚刚建立的头几年间(大概三年时间)比较大。他此后与自己的顶头上司,登莱巡抚袁可立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最终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而随着天启四年(公元年)袁可立辞去登莱巡抚的职务,东江镇对后金的牵制作用也急速降低。

为什么会这样呢?

再揭晓原因了。

觉得码字的文章还行,走过路过看过请赞个粉个转个。

谢谢大家的支持。

对码字的文章感兴趣的话,请继续欣赏码字的前作

史林探秘:万历五征中被遗忘的南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3947.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