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八军在朝鲜十八飞虎山五昼夜
开国少将、原38军副军长、代军长江拥辉在《三十八军在朝鲜》一书中回忆到,我在朝鲜的战争岁月。
飞虎山经过4天的连续战斗,部队携带的所有弹药几乎打光了,各营都要求支援弹药。
江拥辉团长范天恩一筹莫展,几次向师里请求,回答总是:“弹药没有运到,你们要在敌人手中夺取弹药,一定守住阵地。”
因此他对营长们的要求,也只能在电话上做出这样回答。
据侦察,7日这天,敌人又调来了一个团的兵力,次日敌人可能将以3个团(第3、第5、第8联队)的兵力轮番攻打我阵地。
范天恩预感到明天将有一场恶战,恰恰在这样的时侯弹尽粮绝了,如何才能稳住军心,守住阵地?他感到在这样的时候,一个指挥员的决心,决定着全团的军心。
凭几天同美李伪军的较量,他觉得敌人是靠飞机大炮壮胆的,范天恩对敌我优劣做了一番比较,又同政委赵宵云研究后,召开了干部会,研究明天如何守住阵地?
政委赵霄云讲了守住阵地的意义,范天恩指出对付这场恶战, 要突击挖好工事避免炮火杀伤,能保存一个人,就可以打退敌人几次进攻;第二要搜集敌人遗弃的武器弹药,甚至枪托、石头……;第三要以勇敢胜敌。
他斩钉截铁地对大伙说:“我可以向你们发誓,团指挥所决不后退一步!”
这天晚上,各连战士特别是坚守在前沿的4连、5连阵地上的战士,都投入了紧张的加固工事,从敌人死尸身上搜集武器弹药,他们跳出工事搬石头、磨刺刀,并将伤亡同志留下的枪和子弹分给大家。
8日天刚亮,一场恶战就开始了,敌人出动了80多架飞机和动用数百门大小炮,把数以千计的炮弹、炸弹倾注在飞虎山主阵地上。
顷刻间,飞虎山沸腾了,长达10余公里的山上硝烟滚滚,枝叶腾飞,烟雾漫天。
它像一匹被驯服的猛兽,静卧不动……但是,当敌人在炮火掩护下羊群般地冲上来时,飞虎山这头猛兽清醒过来了,身子一抖,从硝烟里飞出一群勇士。
手榴弹炸倒一片,石头、枪托砸出了敌人的脑浆,刺刀在滴血……一片混战。
班长刘德兴一个人拼倒了十几个敌人,副班长赵才山打断了左臂还向敌人冲。
杨国强一个人就打死敌人40多个。青年团员张玉和双手被炮弹皮削落,还要求当通信员不下火线。
3排长马增奎 只带两个人还打退多敌人的进攻!
敌人知道我们没有子弹了,败退下来后便伏在离我阵地30多米的地方休息,休息几分钟又冲上来了。
混战从日出开始,一直继续到日落西山……敌我对5连阵地的争夺呈胶着状态。
副团长孙洪瑞打电话叫副营长陈德俊下来休息一下,他回到营指挥所喝了口水,抽了一支烟,前沿来电话说,5连阵地丢了!
陈德俊腾地飞出营指挥所,经过4连阵地向5连阵地跑去,结果5连阵地还在,只是人少了,指导员李玉春,3排长马增奎牺牲了,连伤员在内才20多人,前沿3排阵地失守了。
他觉得必须夺回阵地,他向营首长汇报了情况,请求支援。
下午2点,4连赵风亭带了7个人支援5连来了,他们总共带去7颗手榴弹,10多发子弹。
教导员刘成斋也来到了5连,同连队干部研究后,8点30分,他们发起了攻击,终于夺回了3排阵地。
他们与3个团的敌人拼搏一天,做到了寸土未失。
这时, 司令部已筹划好了新的战役,给了我们军新任务,几位军的领导正在研究下一步怎么打?
师副师长李忠信,师副师长刘海清来到了军部,他们见到军长绷着脸,很不高兴的样子,犹豫着不知该怎么说,军长抬头见到了他们,说:“你们来干什么?”
他俩觉得守备老是挨打,建议两师出击,拿下军隅里。
看到军长不高兴的样子,不知该怎么说,李忠信笑笑说:“江副军长让我们来汇报……”
“不打了!”军长马上打断了话。
李忠信和刘海清一愣,感到很意外,说:“为什么……”
军长不耐烦了,说:“不打了,后撤30公里!”
“啊……”李忠信也急了。
我们都为后撤30公里不理解,思想上也不大痛快,但命令必须执行。
军长向他们讲了下一步的部署,让他们回师里向主管首长汇报。
李忠信回师做了汇报,师长杨大易打电话让团长范天恩来开会,他因为刚向全团干部表了决心,怕自己离开阵地动摇军心,请求让副团长孙洪瑞去接受任务。
杨大易理解他的心情,在电话上坚持地说:“任务重要,你必须亲自来,一切后果由我负责!”
范天恩来到师部,一听说要后撤30公里,他急了,说:“咱们拼死拼活,没让敌人前进一步,后撤30公里,再退那不到鸭绿江了!战士的思想通不了,应当出击教训敌人一顿!”
杨大易严肃地说:“这是命令,不能改变!坚决执行!”
范天恩回到团里,及时给各营布置,这时5连刚夺下3排阵地,正在做坚守的准备。
他直接给前沿3排挂了“陈德俊,你们辛苦了,胜利完成了任务!”
陈德俊说:“团长,我们寸土未失啊!”
范天恩说:“很好!你们可以撤下来了,但不要丢掉伤员!”
陈德俊一愣:“撤?我们……”
范天恩干脆地说:“这是命令。”
这一天究竟打退敌人多少次进攻,谁也说不清,只知道阵地还在,未失寸土。
部队由防御突然受命转移,不仅要向战士们解释,而且要向支援过部队的人民群众解释。
2营教导员刘成斋亲自向当地劳动党委员长讲明了我军转移的原因,同时又派人协助当地政府向群众解释,说明军队转移是为了消灭更多的敌人,鼓励人民群众坚持斗争,经上级批准,还给当地人民群众留下了一些枪枝,作为自卫之用。
范天恩还派部队掩护群众转移。因此,当敌人进占飞虎山时,这里的人民群众已安全转入山区。
团在这里给朝鲜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事后,朝鲜人民为了纪念 ,在飞虎山上建立了一座纪念碑,上面刻着:飞虎山上万虎飞,成仁取义英名垂,血洒朝鲜金碧土,中朝友谊共日晖!
团穿插中一举攻占了飞虎山并坚守了5昼夜,抗击了伪军一个师和部分美军,毙伤俘敌余人,威震敌胆。
从日本出版的一本名人录上,对范天恩的评价,说明了这一仗在国际上是颇有影响的。
不妨摘录一段以供参考:“范天恩年任团长。率部参加韩战,于 次战役中,指挥仅有短兵火器的1个团(政委赵霄云)穿插到联军第9军后方,抢占了飞虎山(.1高地),威胁第九军补给总站军隅里。
后受联军南韩第7师及美5团一部在大量空炮战车支援下的反扑,坚守五昼夜,主动脱离敌军,以是成名。”
祖国的音乐家将在飞虎山激战的英雄事迹写成一部气势磅礴的《飞虎山大合唱》,军文工团在部队广泛演出,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未完待续)
(本文参考江拥辉《三十八军在朝鲜》一文,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4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