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老总临危受命,坚决拥护中央的战略方针
#抗美援朝#
上文讲到老一辈的领导人下这个决定真是太难了,美国借 的优势频频挑战我国底线。甚至直接以误炸之名越过朝鲜边境炸毁我东北的设施,另外还安排第七舰队入侵我台湾海峡,阻扰我军解放台湾的事宜!而此时我党也部署好了相对的力量在东北驻防,等待中央的下一步命令!
年7月13日。在毛泽东的批示下,中央军委作出关于保卫东北边防的决定,随后驻河南等地的战略预备队第13兵团,第42军和炮兵 师,第2师第8师的共人组成东北边防军,调往安东,辑安,本溪。9月6日第50军编入东北边防军。8月4日,部分高炮部队进入朝方一侧,以确保鸭绿江大桥的安全。随后,第九兵团和第19兵团分别被调到津浦,陇海铁路沿线地区,策应东北边防军。
东北边防军毛主席冷静作出预判,果断调兵遣将。10月1日,当美军一脚踢开 上的路障时,毛泽东的心里已经有了与其兵戎相见的想法。因为唇亡齿寒,户破堂危,但是他的心里很清楚。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毛泽东认为,国家的命运不是他一个人能决定的,必须充分发挥党内民主。在年10月1日政治局会议上,他并没有轻易下决定,而是要求大家尽管说。为了让大家畅所欲言,毛泽东特意要求不做会议记录。
对于那天的情景,后来聂荣臻回忆说,大家发言的倾向是。不到万不得已, 不要打这一仗。
在政治局会议上大多数人不同意出兵,不同意的原因归结起来主要有两点。
新中国的战争创伤还没有医治,国家需要关起门来搞建设。
第二我们的对手太强大,几乎武装到牙齿。我们的军队装备落后,训练还不充分,国力军力都无法与拥有原子弹的美国抗衡。
况且,我们面对的不仅仅是美国,而是由16国组成的联合国军。
都知道毛泽东烟瘾很重,一天得抽两三包烟,可是年10月1日这天三包都打不住了。毛泽东的秘书,长期跟随毛泽东工作的胡乔木曾回忆说,我在毛主席身边工作20多年。记得有两件事是毛主席很难下决心的。一件是年我们决定同国民党彻底决裂。而另一件就是年派 入朝作战。
毛主席出兵还是不出兵,毛泽东的这个决定下得有多么的难。
有两封信就是 的证明:一封是年10月2日毛泽东写给斯大林。我们决定用 名义派一部分军队至朝鲜境内和美国及其走狗李承晚的军队作战,援助朝鲜,同时我们认为这样做。是必要的。在这封电报当中,毛泽东开宗名义,明确的告知斯大林中国将会出兵参战。
然而,上个世纪90年代,当苏联的关于 的档案被解密之后,人们才发现,斯大林当时根本就没有收到过这份电报。这是怎么回事,经查这份电报起草之后并没有发出去。10月2日,毛泽东思前想后。最终。他通过当时的苏联驻中国大使罗申给斯大林发去了另一封电报,中共中央的许多同事认为对此必须谨慎行事。因此,目前 还是克制一下,暂不出兵,同时准备力量,这样做在把握与敌作战时机上会比较有利。先是一封出兵,但不到24小时就换成了这封暂不出兵。两封电报这么一对比,就不难看出,当时毛泽东的心情是多么的复杂。
10月2日这篇晚上,毛泽东起草完至斯大林的两封电报后,立即要求周恩来设法向美国再发一次警告。凌晨,印度驻华大使潘尼迦被叫醒,接受周恩来的紧急召见。周恩来请他立即转告美英政府,如果美军越过 ,我们不能坐视不顾。我们要管。
周恩来总理为了能把信息传递清楚,事前周恩来特地向翻译询问在英语当中。管这个词应该如何准确地表述,然而,当印度大使把画递给美国时,杜鲁门和 ,却傲慢地摆了摆手。
美国时任总统杜鲁门白宫对潘尼迦传来的消息不以为意,认为这只是中国虚张声势的恫吓。参谋长联协会议主席布莱德雷当天就说,我相信中国是不愿被碎剁细割的,然而。此时,毛泽东已经为中央军委起草了一份命令,命令中写道:提前结束准备工作,随时待命出动,按原定计划与新的敌人作战。这份命令证明了毛泽东出兵的决心。就在命令发出的这一天,毛泽东密电周恩来说,派人去西安把他接来吧。
这个他指的就是彭德怀,彭德怀当时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兼西北军区司令员。当时彭德怀进京时随行秘书杨凤安是如何回忆当时的情形?飞行员就是说接彭总急速到北京有紧急会议。彭老总去了以后中央也正在开会。讨论的是抗美援朝出兵的问题,大家意见了还不是完全一致,在彭老总到了以后,4日下午到了以后他根本都没发言。
彭德怀元帅到北京的时候,彭德怀根本就不知道毛泽东叫他来干什么,他想着,是不是要跟他商量一下西北的经济建设问题呢?所以,彭德怀当时准备了一大堆的图纸。
年10月4日。那天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彭德怀后来自己曾经记述说他那天是一言未发。为什么不发呢?因为根本没想到。
年10月4日的晚上,彭德怀来到北京后,就被安排住在北京饭店房间。第二天一早,邓小平受毛泽东的委托,来饭店接他去中南海面谈。没成想,一进门却发现彭老总在地上,一问才知道彭德怀一宿没睡。
打仗多年,睡惯了行军床,这大软床睡不着,可是搬到了地上。还是睡不着,翻来覆去合不上眼。为什么这么折腾,心里有事啊。
在彭德怀自述中,对于那天晚上的心情,彭德怀是这样写:主席讲了这样一番话。你们说的都有理由,但别人处于国家危急时刻。我们站在旁边看,不论怎样心里也难过,主席的这番话,彭德怀在心里反反复复地念了十遍。彭德怀回忆说。我体会到这是一个国际主义与爱国主义相结合的知识。想着美国占领朝鲜,与我隔江相望,威胁我东北,又控制我台湾。老虎是要吃人的。什么时候吃,取决于它的肠胃。
毛主席与彭老总年10月5日,中共中央在中南海颐年堂开会,继续讨论是否出兵朝鲜的问题。开会的时间定在了下午,但是在这天上午九点钟,毛泽东要求单独见彭德怀。
一见面毛泽东就问,你什么意见,彭德怀答道,迟打不如早打,毛泽东又问,谁挂帅合适?彭德怀答道中央不是决定了林彪同志吗?毛泽东又说,林彪不便前往,中央希望你来挑起这副担子。
此画名称:决策出兵这幅画目前保存于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他所表现的正是年10月5日的下午,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室的情景。这幅画的名字叫决策出兵,因为这是在这次会议上,中共中央 次确立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这次会议没有留下相关的影像资料。但是这幅画却非常传神地描绘了当时彭德怀在现场发言时的情景,会议开始的时候,中央内部还是有赞成和不赞成两种意见。
对此彭德怀是这么说的,出兵援朝是必要的,打烂了最多等于解放战争晚胜几年。从画像上我们不难看出当时毛主席的心情。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自年10月1日的政治局会议后,毛泽东接连几天主持中央召开了一系列会议。在会议上,毛泽东说,现在不是出兵不出兵的问题,是必须马上出兵的问题。早一天,晚一天对战局极为重要,现在是美国人逼着我们打这一仗。我们只有一条路,就是在敌人进战平壤之前立刻出兵。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这本书,为您讲述 幕后的故事);
京东¥49.4购买已下架年10月27日,毛泽东在中南海接见老友王季范和周世钊时说,不错,我们急需和平建设,如果要我写出和平建设的理由,可以写出百条千条。但这百条千条的理由都不能抵住六个大字,就是,不能置之不理。
他强调说,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我们抗美援朝就是保家卫国。
毛主席在会议篇幅有限,请看下文-《形势突变-暂缓进军》
欢迎各位朋友留言评论,多多交流。创作不易,请点个赞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4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