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朝前,朝鲜军队几乎占领南韩全境,
电影版《 》正在热映, 的英勇作战,给人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可如果从军事角度看,朝鲜人民军此前的独立作战如果没有失败,美帝国的军队如果没有打到鸭绿江边, 可能就没有出动的必要。
前期朝鲜人民军的进攻态势可谓势如破竹,但战争越往后,人民军犹如强弩之末。尤其是当战线推进到半岛南端釜山一带后,眼看胜利在即,形势却在随后发生了大逆转。出现这样的情况,原因虽说是多方面的,但真正的原因还在于,美国人随后的直接介入。
一、 的前后成因
之所以会发生,事实上是美苏两国在全球冷战的产物。在年的对日作战中,苏军率先打败了盘踞在朝鲜半岛北部的日军。
眼看苏联人率先一步登上了朝鲜半岛,慢半拍的美国人,就提出了一个有利于自己的方案,以北纬38度线,苏联在北部接受日军的投降,美国在南部接受日军投降。
当时的形态下,苏联和美国还处于反法西斯同盟之内,即便不认同美国人的骚操作,但公开的撕破脸还没必要。就这样,在苏联的默认之下,苏军和美军事实上接管了朝鲜半岛的南北两地。
彭德怀和金日成在朝鲜战场上
接下来的三年时间里,苏军和美军成立了一个临时的联合委员会,共同施行对朝鲜半岛的管理。随后在年,先是美军的占领区下,成立了政府,李承晚担任总统,我国在很长一段时间由于不承认其合法性,所以一直将其称为南朝鲜。随后在苏联人的帮助下,金日成担任首相的朝鲜政府也宣告成立。
之后,苏军和美军先后在年从朝鲜半岛撤离。至此,朝鲜半岛南北对峙便形成了。当时,双方都认为自己是朝鲜半岛上的合法政府,而且都不承认38度线是两国的实际边界。无论是金日成还是李承晚,都希望通过武力解决问题。
不过双方的兵力态势最初是不对等的。起先李承晚手里有六个装备有美式武器的陆军师,相比之下金日成的手里只有区区三个师。正因为如此,在战争爆发之前,李承晚叫嚣的声音很大,他不但声称要打到北边,而且甚至提出美军应该推迟撤军的要求。
这种情形下,金日成在年3月向我国提出了帮助的请求。朝鲜派出的秘密特使,当年面见了毛泽东,除了说明南北方军力对比的悬殊之外,金日成请求把解放军中的朝鲜族部队划归人民军。
第三次战役期间, 攻占汉城
当时,四野里有五万多朝鲜族官兵,有三个师,一个独立团。当时,独立团已经由武亭率 期回到了朝鲜。毛泽东随后答应了金日成的请求,在东北的两个朝鲜族师很快接受了改编,跟随四野南下作战的朝鲜族师,在解放战争后也改编成了朝鲜人民军。
这样一来,南北军力悬殊的局面开始缓解。与此同时,朝鲜人民军还接受了大批苏联的武器装备。南北双方的军队,在38线两边已经发生过多次小规模的摩擦。随着军力的不断完备,金日成决定先发制人。
不过起先在打不打,以及如何打的问题上,金日成此前并没有协调好毛泽东和斯大林的意见。年3月底,金日成访问莫斯科。他在莫斯科逗留了一个月,期间三次和斯大林会晤,有关三次会晤,有的史料表明当时有会谈记录,有的史料则认为没有。不过事后的事实证明,三次会晤谈论的就是半岛问题,而且斯大林是支持金日成的。
初期,美军飞机越界轰炸我国安东地区
此后根据金日成的来访,毛泽东才知道了他的态度,但他并不知道金日成和斯大林之间有什么约定。随后毛泽东提出了两点疑虑,朝鲜的军队能否打赢?如果美军突然介入了怎么办?
很显然,金日成当时在斯大林的加持下,认为这些都不成问题。而且有资料表明,当时金日成向毛泽东说明了斯大林的态度。在这种情况下,我方确实也不好提出什么反对。
然而事后的结果证明,金日成对南朝鲜军队不堪一击的估计是正确的,然而斯大林却对美国快速介入的预判是错误的。而且,美军随后的快速介入,才是决定朝鲜半岛战争走向的关键节点。
二、人民军前期为何能势如破竹
年6月底, 正式打响。由于南朝鲜首都汉城距离 还不到四十公里,因此朝鲜人民军在三天之内就将其占领。李承晚此前大话吹过了头,其军队只能仓皇南撤。
在战争爆发之前,李承晚虽然一直叫嚣,但南朝鲜军队实则外强中干。在兵力上,先前对朝鲜人民军具有的优势,随后也渐渐凸显出来了。武器装备方面,美国人承诺的武器,最初有一部分被 卡着,并没有真正得到落实。
在此期间,李承晚三番五次跟美国人交涉,从武器的需求,到军事顾问的需求,还有希望美军减缓撤出的时间表,这些情况无一不表明,他对自己的军队其实没有信心。
兵力和武器装备是一方面,部队的战斗力也是关键的因素。南朝鲜当时兵员的构成,基本上是日本殖民时期的伪军以及伪警察人员。这些人并没有真正上过战场,平日欺负老百姓确实绰绰有余,但真刀 地打起来,就不够格了。
相比之下,朝鲜人民军在抗战时期是刷过武力值的。除了金日成在抗战时期领导的游击队之外,主要接受的我国的朝鲜族官兵,都经历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他们之中的一些人,从白山黑水,一直打到了海南岛。这些官兵不但作战经验丰富,而且武器装备优良。
抗美援朝期间被俘虏的美军士兵
有了兵力、武器装备、武力值这些基础,朝鲜人民军碾压南朝鲜的部队 绰绰有余。所以在战争爆发后,朝鲜人民军一路向南几乎势如破竹,并没有遭遇任何有效的抵抗。这种一边倒的作战态势,在战争初期连毛泽东都大感意外。
尤其是在占领汉城后,半岛的南端虽然多山地,但人民军的推进速度并没有受到大的影响。美国人在战争爆发一个月后直接介入了战争,而且还操控联合国通过决议,组成了以美军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不过远水解不了近渴,就连在日本的 也很清楚,美军一时难以阻挡朝鲜人民军的兵锋,所以只能另辟蹊径。
八月份,朝鲜人民军已经将南朝鲜的军队赶到了釜山和洛东江一带。李承晚如果再退,就只能下海喂鱼了。在这个狭小的地带,随着美军在此后源源不断地到来,南朝鲜最终苟延残喘到了战局的扭转。
三、细腰蜂部位的致命一击
当时,南朝鲜军队和美军坚守的 一处,被称为釜山环形防御圈。这个阵地呈圆形,阵地的长度达到了两百多公里。由于地形的限制,加上参与作战的美军人数在持续增加,朝鲜人民军在 的节点上遇到了难啃的骨头。
而从另外的角度看,此时战争已经进行了两个多月,人民军从北部一直打到了半岛南端,战线长度已经达到了八百到一千公里。战线的显著拉长,导致军队在此后的补给已大不如前。与此同时,还存在着战斗减员的情况。
美军仁川登陆期间,在滩头阵地卸下的装备
为了能尽快结束战争,金日成几乎将所有的兵力都投入到了釜山一带。然而在六个星期左右的攻击之下,还是未能突破敌方的防御阵地。
在这种情况下,时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12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