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今日,这位广州人驾着战舰,奋不顾身朝
年前,中日甲午战争激战正酣,
就在那年今日,年9月17日,
一场中日两国海军的大决战,
在鸭绿江口的黄海海域爆发。
黄海海战资料图片
在这场海战中,有一位广州人,
以他的英雄壮举,
在史书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他就是北洋水师“致远舰”的管带(舰长)
邓世昌。
想必很多人都知道,
在这场海战中,邓世昌为了保家卫国,
驾着军舰向日本鬼子奋勇冲去,
最终壮烈牺牲。
实际上,邓世昌的伟大远不止于此。
他的一生都在彰显,
作为爱国将领的高尚品格。
那么,对于这位广州人,
你又了解多少呢?
电影《甲午风云》剧照
年,邓世昌生于广东番禺龙导尾乡。
(今海珠区宝岗大道龙涎里)
摄于海珠区邓世昌纪念馆
少年时期,他目睹了清政府的腐败,
和侵略者的横行霸道,
逐渐萌发了反侵略的爱国思想。
11岁那年,他跟着做生意的父亲到了上海。
在上海租界,他看到外国巡捕横行霸道,
毒打中国人力车夫,
他挺身阻拦:“你晓不晓得这是在中国?”
不料,外国巡捕轻蔑回答:
“你晓不晓得这是在租界?”
他一时气结,却无言以对。
在当时的黄浦江上,
外国军舰随意进出,横冲直撞,
邓世昌目睹这一幕,感慨道:
外舰来华日多,
中国的弱点都被外人探知,
若不效仿西方建立海军,
一旦强邻挑衅,该如何应对?
资料图片
从此,邓世昌萌发了
参加海军、保卫海疆的志向。
年,18岁的邓世昌
放弃继承家业,抛开传统仕途,
报考中国第一所近代海军学校
——福州船政学堂。
福州船政学堂资料图片
在学堂里,由于异常刻苦,又聪颖过人,
邓世昌各门课程考核皆列优等。
年,邓世昌以优异的成绩顺利毕业,
后来,李鸿章听说他是不可多得的将才,
便下令将他调入北洋水师。
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月里,
北洋水师的诞生
让人仿佛看到了强国的希望。
作为洋务运动二十多年“自强”的重大成果,
当时北洋水师的实力,
高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九,
多次维护了中国的海洋权益。
邓世昌进入北洋水师,
开启了一段壮烈而又悲壮的人生历程。
停泊在旅顺军港的北洋水师
刚进入北洋水师不久,
邓世昌便立了一大功。
年,朝鲜政局发生动乱,
日本欲趁机发动战争,
邓世昌奉命驾舰驰援朝鲜。
他开足马力,迅速异常,
最终比日本军舰早到一天,
日军看到中国军队已经到了,
只得无功而返。
在北洋水师,邓世昌以严格治军而出名。
为了保持战斗力,当时北洋水师规定,
军官和士兵都必须住在船上,
不许无故上岸。
但当时清廷的腐朽风气
也蔓延到北洋水师,
军官们纷纷在水师驻地刘公岛
置地盖房,甚至纳妾成家。
有的还公然利用军舰
参与走私,中饱私囊。
军官如此,士兵也上行下效,
每天应付完训练,便上岸去寻欢作乐。
在这种糜烂的风气中,
邓世昌和他所带的致远舰
堪称是一股清流。
他以身作则,从不无故离船,
始终以舰为家,与士兵同甘共苦。
每天闲暇时,别人在寻欢作乐,
他却只在舱室里看海图,研究战术。
在他的严格要求下,
致远舰的水兵也严守军令,
每日刻苦训练,从不沾染歪风邪气。
邓世昌担任管带(舰长)的致远舰
邓世昌忠于职守,连家都很少回。
他从军20年,仅回广州老家探亲三次,
最长的一次也只不过在家住了7天。
中法战争时期,
邓世昌的祖父、父亲相继去世,
面对严峻的海防形势,
邓世昌强压悲痛坚守岗位,
只是默默地在舱里
一遍遍手书“不孝”二字。
直到5年后他才回到广州,一进家门,
就跪倒在地,大哭不止,以致昏了过去。
身处文恬武嬉的环境中,
邓世昌却出淤泥而不染,
始终严格要求自己,
被旁人视为异类,有时还受到排挤,
却坚持自我永不动摇,
这正是邓世昌的伟大之处。
但邓世昌并不是一个冷酷无情的人,
相反,他还有宽厚待人的一面。
据记载,邓世昌曾去欧洲接收军舰回国,
途中遇到被拐卖到此的中国人求救。
其他舰都不敢冒险让这些人上船,
只有邓世昌心生恻隐,
以招锅炉工的名义让他们上船,
一起回到祖国。
摄于海珠区邓世昌纪念馆
同样是在这次归国的途中,
有一名水兵在茫茫大海上病故。
当时舰队的实际主管是英国军官琅威理,
如果由他处置,必定会
按英国规矩实行海葬。
这在当时的中国人眼中是很凄惨的。
面对大家的集体恳求,
邓世昌决定自己承担责任,
按中国传统备棺殓尸,回国安葬。
此外,邓世昌很关心士兵疾苦。
一天,邓世昌看到水兵王永海请人代写家书,
询问得知,他的父亲病重,
但受到邓世昌以身作则的感召,
也不愿离开岗位回家探亲。
邓世昌深受感动,当即掏出几块银元,
叫王永海寄回家。
摄于海珠区邓世昌纪念馆
邓世昌日复一日的严格管理,
以及对爱兵如子的作风,
锻炼出了一支血性之师。
官兵始终保持着
高昂的士气和强大的战斗力,
致远舰也成为北洋水师中
训练最有素,保养最好的军舰。
邓世昌常常说:
“人谁不死,但愿死得其所!”
勉励官兵们为保卫祖国
不怕牺牲,英勇杀敌。
致远舰官兵合影资料图片
尽管有邓世昌这样的良将,
但在清廷昏庸腐朽的统治下,
北洋水师这支亚洲第一舰队,
渐渐沦为了纸老虎。
直到甲午战争前,由于清廷骄傲自满,
加上慈禧太后要修颐和园,
北洋水师好几年没有买过一条船一门炮,
装备老化、技术落后、弹药不足。
与此同时,素有野心的日本奋起直追,
海军实力突飞猛进,
短短几年就超越了北洋水师。
甲午战争前双方实力对比,来自腾讯新闻
《甲午战争,你可能不知道的七个事实》
就在这样的局面之下,
年,日本挑起了甲午战争。
当年9月17日,北洋水师与日本海军,
在鸭绿江口的大东沟海域遭遇,
中日海军主力的大决战爆发了。
这一天,刚好是邓世昌45岁农历生日。
截图自腾讯新闻《黄海鏖兵》视频
战斗开始后,北洋水师渐渐落于下风。
不久,北洋水师旗舰——定远舰
被日军击中燃起熊熊大火,
并遭到日军围攻。
一旦旗舰沉没,后果将不堪设想。
就在这危急关头,邓世昌挺身而出,
指挥致远舰冲出队列,
挡在旗舰身前,迎战敌人,
随即陷入日军包围。
邓世昌勇敢果断,
指挥致远舰力敌日军4舰,
终因敌我悬殊,多处中弹,势将沉没。
致远舰的最后时刻资料图片
此时,邓世昌和致远舰
已经走到了最后关头。
但他没有退缩,也没有坐以待毙。
他大声激励全体官兵:
“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
今日之事,有死而已!”
他做出了一个惊天动地的举动,
命令自己的战舰,开足马力,朝敌舰冲去,
只求撞沉敌舰,扭转战局。
致远舰是北洋水师中最快的军舰,
此时已经千疮百孔,多处进水,
但仍然迸发出了惊人的速度。
邓世昌在硝烟中傲然屹立,
“气象猛鸷,独冠全军”,
鼓舞舰上的官兵们。
电影《甲午风云》剧照
船舱里,训练有素、斗志昂扬的水兵们,
也放弃了逃生的机会,
拼命工作,只为努力接近日舰。
舰上的主炮都已无法射击,
仅存的一门机关炮仍在坚持扫射。
致远舰的最后时刻资料图片
随着致远舰的全速推进,
敌舰的炮火也越来越密集。
在距离日本舰队仅有一公里的时候,
一发炮弹令致远舰发生了大爆炸,
邓世昌和致远舰
终于走完了这段惨烈的航程。
船头先行下沉,舰尾高高翘起,
螺旋桨仍在高速旋转……
不到十分钟,就彻底消失在大海之中。
舰上多名官兵仅有7人获救,
邓世昌的生命也定格在他45岁生日这天。
资料图片
真正的英雄,
不是在于身处优势时的乘势而上,
而是在于身处劣势,甚至败局已定之时,
不逃避,不投降,不放弃,
抗争到底,输也要输在前进的路上!
邓世昌虽然失败了,
但他无愧于“英雄”这两个字。
邓世昌壮烈牺牲后,
目睹这一幕的北洋水师官兵,
以及观战的外国海军军官,
都感叹邓世昌之忠勇无人能及。
光绪皇帝垂泪写下挽联:
此日漫挥天下泪,
有公足壮海军威。
尽管邓世昌以自己的牺牲
换来了旗舰的安全,
但这场海战还是以中国海军惨败告终,
北洋水师5舰沉没,日本海军1舰未沉。
此后中国军队节节败退,
11月21日,日军占领辽宁旅顺,
不分老幼屠杀全城居民,近2万人遇害……
年2月,北洋水师残部在威海卫
被日军围攻,最终全军覆没……
4月,清政府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
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
曾经的亚洲第一舰队,
终究没能保卫这个国家……
旅顺惨案资料图片
时过境迁,一转眼多年过去,
我们告别了腐朽的旧时代,
建立了新中国。
经过多年的建设,
我们终于拥有了一支强大的人民海军。
图片来自“当代海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14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