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国境线上最牛的边境城市,如今的丹东,
丹东海岸线长:公里
鸭绿江边界线长:公里
人口:约万(近十多年间人口总量变化不大)
初印象:有历史底蕴和故事的一座城
下了摆渡船,忍不住又回望了一眼身后波光粼粼的海面和已经目不可及的大鹿岛。
是的,所有的历史痕迹都已被海水和时间涤净。
无法体会在年9月17日那天惨烈的海战中,邓世昌号令致远舰撞向日舰时,对全舰官兵喊出这句“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话时的复杂心境。
年后的我,以游客的身份面向眼前这片海域上的古战场,却也丝毫不能感知邓管带彼时彼刻伟岸悲壮的人生余辉。
只片刻遐思,明晃晃的阳光便照射的让人实在没法睁眼再多瞄一会儿。此时已是14号下午三点多。
地处亚欧大陆东岸中纬度地带的丹东地区,受到暖温带亚湿润季风型气候的影响,全年气候温和湿润,少有极端天气。
虽然年平均气温在10度以下,然而这已经算是东北地区最温暖最湿润的地方,而且将近毫米的年降水量也使得丹东成为东北地区的“暴雨中心”。
但昼夜温差较大,午时在毫无遮掩的阳光直射下,体表依然会有明显的灼热感,才在大鹿岛暴露半天,双臂和脸部被紫外线烘烤得已经红彤彤。
因为穿着短袖,也没有任何防晒措施,这午后的太阳由不得我再惆怅感慨,逼得我们三人用各种招式遮挡着直接而热烈的光照匆匆上车。
东港是丹东下辖的一个县级市,从边界划定的行政区域上看两个城市的市区相隔很近(丹东的机场就在东港)。
完成了在东港市政府的广场上的打卡仪式(这是我们此次穿越唯一算的上是有点仪式感的一个流程),看了下导航,距离我们在丹东预定的宾馆大约50分钟左右的车程,不到40公里,贴着鸭绿江走,可以在天黑前抵达。
从东港市区出来没多久,道路两边呈现出的都是各式大小不等的水塘和种上水稻的田地,这不免让我想起浙江老家过去也是此番场景——人工开挖的水塘养殖珍珠蚌和鱼虾,高低不一的丘陵水田种满水稻,田埂两侧种上的则是大豆苗,所谓的江南鱼米之乡大抵如此。
只是后来大家都习惯外出谋生闯荡,以至很多田地被荒废。
除了鸭绿江外,浑江、大洋河以及云河都算是比较大的河流,丹东地区大小河流加起来有多条,可见水系相当发达,再加上良田丰盈,就地理环境而言并不逊于江南。
不同的是东港有河也靠海,产的还有咸水海鲜,也是丹东蚬子(好像跟蛤蜊不是同一品种,不过对于我来说都可以统称蛤蜊,就像所有绿色蔬菜都可以用青菜一词概括)的原产地。
不知道这些水塘养殖的是不是蚬子,看着塘面上并没有网箱的痕迹,因为赶路也没下车探个究竟。
毕竟丹东就像一块磁力强劲的磁铁,吸引着我们尽快抵达。
在一年多前脑子里起意要穿越国境线之前,丹东是为数不多心心念的城市之一。
由于地理位置的优势,丹东是亚洲唯一一座同时拥有边境口岸、机场高铁、河港海港和高速公路的城市,是东北东部最便捷的出海口和物流集散地,更是无数历史故事线汇聚的结点。
再加上之前几次的擦肩而过,内心就更加催生出对这座城的向往。
因为是国境线的穿越,这次在制作路书的时候倒是没有费什么波折。
在参照了“区域性交通枢纽及口岸枢纽”里提及的这些沿边重要口岸枢纽,然后综合各方信息找出的一些认为值得一去的边境城镇,一条基本贴着国境线走的路线便生成了。
对于东北国境线上这些口岸城市,因为历史的原因(年的甲午战争;~年的日俄战争,日本和俄国瓜分了东北;年的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又独自攫取了东北),大部分的口岸都被迫用于殖民者向我国倾销鸦片和廉价商品,以至于很多城市都带有浓烈厚重的历史话题,丹东自然不例外。
丹东的地形主要由长白山余脉和千山山脉构成,再加上鸭绿江及其支流的分割剪辑,孕育出了多变的地貌,单是按照高度和地形特征,可划分为北部中低山区、南部丘陵区、南缘沿海平原区3类。
这些不同的区域各有独树一帜的景色,如果要列出景点,两只手可能都数不过来,剔除掉那些公园性质,外地游客很少会去光顾的景点外,按照宾馆前台小妹指给我们的,至少也有五六处深受游客青睐。
比如奉天四大名山之一的凤凰山、地标级的月亮岛(实为鸭绿江上一个小岛,上面被开发商建成了一个度假村,号称月亮岛国际度假特区,不过早餐店老板说上面风水不好,四面环水不靠山难留财。另外还有一个特立独行的美术馆,之前一些纪录片曾有过提及)、安东老街(被摩登兄弟带红的一条商业街,安东是丹东的旧称)、抗美援朝纪念馆(还在改造修缮中,前馆长杨光去年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查)、浑江大转弯、虎山长城以及绿江村等。
但丹东作为一座旅游城市的构建,基本还是无法脱离鸭绿江的沿线布景。月亮岛、虎山长城、绿江村就都在鸭绿江边,而浑江大转弯的浑江也是鸭绿江的一条支流。
但是谁都不会否认,之所以到丹东,都是奔着鸭绿江以及上面的那座断桥而来。
来丹东之前,孤陋寡闻的我想当然地以为鸭绿江上中朝两国之间只有这么一座断桥,朝鲜跟我们是通过船只或其他交通手段通其有无。
到了才知道,丹东有铁路、公路以及水路连接朝鲜腹地,除了与正对面的朝鲜新义州有两座铁桥(上桥和下桥,其中下桥即为断桥),沿着鸭绿江往上游走还有另外两座桥:一座是作为铁路口岸的运输铁路桥(也是丹东的国门所在地),暂时处在停用状态。
另一座则是河口断桥(原名是“清城桥”,说是鸭绿江上连接中朝两岸最早的一座公路桥,由日本殖民机构命令伪满洲国和朝鲜当局在年建成),年3月美军出动6批次、30多架飞机将其轮番炸断。此外,还有于年建成的新鸭绿江大桥(碍于某些不可知的原因至今还未通车)。
在聊到断桥这个话题,当地人似乎也有点拿捏不准。
这主要是河口断桥的历史身份出了点悬疑。
貌似有两种说法。
有说当时中国人民志愿军首次渡江作战就是走的就是河口断桥,包括“彭德怀元帅和毛岸英烈士都是在年10月23日首次通过此桥乘车渡江”,也有说“年10月19日彭德怀元帅仅带了一名参谋和两名警卫员乘坐一辆吉普车从这座桥奔赴朝鲜战场”。
就在7月15号早上,坐在店门口跟早餐店老板闲聊聊起断桥时,他也特意强调了下河口断桥才是志愿军第一次跨过鸭绿江的那座,让我们去看看。
而外界所熟知的鸭绿江断桥(下桥),是年才建成的一座铁路桥(后才改为公路桥)。
河口断桥关于彭德怀过桥的记述,几乎也原封不动地出现在下桥这座断桥上。
尤其是我在抗美援朝纪念馆上找到的一篇转载自《党史纵横》年7月增刊,题为《百年沧桑话“断桥”》的文章中关于10月19日傍晚彭德华带领秘书和警卫员(还具体罗列出了当事人人名)乘坐苏式嘎斯-69吉普车经由此桥开赴前线,并写明了当时在桥上急行军的志愿军部队番号,作者苏增昌是沈阳铁路局丹东的退休职工,其指明的公路断桥是安东鸭绿江上的,而非河口。
另外河口断桥在年才被列入鸭绿江AAAA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而下桥,也即鸭绿江断桥在年已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两座桥的身份和地位存在明显悬殊。
因为没有做更细的考据和查验,这些权当旅游信息的分享。外界对丹东鸭绿江上桥梁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1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