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一个县,当年志愿军跨过鸭绿江的地方之

哪里白癜风好治 http://pf.39.net/bdfyy/

吉林一个县,当年志愿军跨过鸭绿江的地方之一,如今感受返璞归真

在雪后的早晨,我们从鸭绿江边的长白县站起来,开始抚松。从长白县出发,我升起了无人机,我看见了莽莽雪原中的大美长白山河,鸭绿江在白雪覆盖下,沿着江道向远方奔流。鸭绿江与长白县同为白山市管辖的临江市,是当年志愿军跨过鸭绿江的地方之一。

鸭绿江在长白县境内,前面的房子是外国的。

据说,那一年,我志愿军,名威武人马,就是雄壮地跨过临江的鸭绿江大桥,挺拔挺拔,昂首阔步;

01

到了午夜才能到抚松,载着我们的大巴车穿过林中雪原。窗外,各式各样的景物一齐向我们袭来,令人目不暇接,感受着冬日之美的魅力与亲和力。

对,长白冬天的美,是粗暴的美;一种豪放的美;是一种夺人魂魄的美,是一种选不出精确语言描绘的美……直到一群野鸡在雪野中飞舞,才惊的我收回了那野马放飞般的思绪。

或透过车窗,一幅幅长白冬景交相辉映,点亮了我的创作思绪,于是,在车窗外,取出相机,按下快门。

拍摄时,我心想:「这么美的景色拍不下来,对于摄影人,简直是一种痛苦与折磨!」

02

这次旅行的目的地是抚松锦江木屋村。

随行的游泳清兄弟对我说:“韩哥,锦江木屋村相当漂亮,积淀了一座美丽的木屋,是一座美丽的木屋,是一幅隆冬长白的画卷,要留出一幅幅美丽的画面!

当我回应时,锦江木屋村出现并且被固定在窗框上,一张全副武装的素衣照片,瞬间让我眼前一亮!

锦江木屋村以其闻名于世,一年到头都充满着梦幻与美丽,是游客向往的地方。

画意如诗的木屋村位于长白山东南,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的漫江镇北部。原称“孤顶之峰”,因村旁一座孤峰而得名。村址起源于长白山的锦江,文革期间更名为锦江村。

跳出汽车,便看见一位观光客在雪地里手捧着一朵洁白洁白的冬雪飞向空中,引来了一片欢笑。

原本,锦江木屋村的游客,基本都是从离村子不到两公里的特色产业小镇——长白山鲁能度假区。观光客们在那里体验了冰雪乐趣,再来木屋村感受东北风情,鲁能胜地每年百万人次的游客量是木屋村客源的保障和补充。

我面对锦江木屋村,在雪花簇拥中如冠玉。假如人间有了和谐与统一,那地方应该是锦江木屋村!漫游锦江木屋村,穿越时光,又回到山村的历史起点。

03

介绍说,锦江木屋村的前身是“孤顶子”村,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公元年),至今已有多年历史。村子隐匿于深山中,由康熙年间钦差大臣武默纳率领巡山祭祖留下的旗人和原住民共同成立。

拍木屋村的时候,我遇见一位正在用雪草图的画家。上来搭话,很快就有了共同语言。本来,这位画家来自长春,既是著名画家,又是民俗专家,对本地文化有深刻的研究和认识。

他介绍,锦江村是长白山满族木文化遗产,也是满族的发祥地。画家朋友高兴地说。商王朝是满族肃慎地的一部分。民间文学中有这样一种说法:早在民国初期,辽宁省凤凰城一带的游民就先后进入长白山以打猎为生,在这些村庄中,有少数游民进入漫江附近的原始森林,即现在的锦江村,他们用木料砌成房屋,从“棒打鹌鹑碗鱼缸鱼缸,野鸡飞上饭锅,黑熊野猪进园子,人蛇睡被窝”的生活。文化的种子,在人们不经意的生命中发芽。

这里就是「伊甸园」?如今,我们渴望诗歌和远方,事实上,在我们的骨子里,仍然对一切古老、纯朴、原生态满怀思念和梦想……我站在雪地里想。

画师这个寒冬来使我精神振奋,于是我的思想又开始放飞,我想起了白山黑水,想起了满族,想起了赫图阿拉,想起了满族,想起了赫图阿拉,想起了世外桃源。

04

锦江木屋村被人们称为长白山下中国“最后的木屋村落”,是迄今发现的保存最好的木屋。年,锦江木屋村被抚松县列为县级传统民居文化遗产保护单位,年,被白山市人民政府列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该处也被住建部列入了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该村的满族木屋建筑工艺被列为吉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值得注意的是,锦江木屋村几乎全是木头做的。

木屋村的房子不但四壁用圆木垒成,连屋顶的瓦片也用木块做成,连烟囱也用整根空心树杆做成,家家房前屋后都有木制篱笆,一派原生态的气息。

近几年,抚松县以此为重要支点,大力发展旅游经济,在保护的基础上开发了锦江木屋,更多的游客来这里一睹长白山脚下民俗文化村的风采。

我生于东北黑水边,从小就神往白山那嘎达,因为这里是白山黑水。儿童时期和青少年时期,我曾经度过了被称为“木纹楞”的房间,那些雕楞房,与我现在所看到的这些木屋非常相似。在大东北,满族文化是刻写在黑土深处的,需要我们逐层解决。

你看,这口井,跟我家前的井一模一样;乡亲们门前金黄的玉米上挂着,似乎有我收获的汗水……太亲切的画面,让我想起了歌谣《在遥远的小山村里》。

现在,跟随绪彬来到锦江木屋村,这里满足了我所有儿时美好回忆。

这儿,“水墨丹青养眼,蓝天黑土养肺,酸菜血养胃,民俗文化养心,田园生活养神”,处处体现自然之美,人文之美,和谐之美,是一个“用美丽回答一切”的地方。

正当我兴高采烈地拍照时,传来绪彬的呼喊:“韩哥,家来吃饭,猪肉炖粉条,酸菜血肠全上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2279.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