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海水,为何黄海和渤海之间却泾渭分明

引言

《诗经》中曾经有那么一句话:“泾以渭浊,湜湜其沚。”

大概意思是泾水虽然因为渭水的浑浊,水面也变得污浊,但是水底却是十分清澈澄净的。

从这一段话中,后人们衍生出了另外一个成语——“泾渭分明”,指的是渭河和泾河前者浑浊,后者清澈,按照常理而言,这两条河流相遇,必然会发生水质相混,或者是清者变浊,浊者变浅的情况。

但是实际上渭河与泾河就如同两个有“分寸感”的恪守相交之道的君子,清水和浑水之间的界限十分清楚。

然而到了今天,随着人类的活动,不管是泾水还是渭水,上游区的水土流失都较为严重,对环境造成了比较大的影响。尤其是泾水的上游区为黄土高原,流失的水土排名全国首位,自然该河流的含沙量要大过渭河了。

如今的渭河和泾河,已经不再是渭浊泾清,反而看起来是渭水清于泾水,甚至迄今为止,泾河每年大概要输送3.04亿吨的泥沙给渭河。

当然,世界上不只是渭水和泾水呈现出“泾渭分明”的神奇景观,我国还有黄海和渤海的“自然交界处”。

黄海与渤海的自然分界线

黄海与渤海都属于我国北方的海域,两者的“自然分界线”位于辽东半岛的尖端处,也可以说是从旅顺的老铁山一直到山东蓬莱的田横山所形成的理论对角线,诗中曾云,“老铁山头入海深,黄海渤海自此分”,说的就是这件事。

根据我国相关部门的测量,黄海与渤海的分界线坐标大概是在东经°44’33.3"和北纬37°49’50.2"的交点,随后再自北偏东的方向20°左右便是两者交汇的地方。

诗中又云:“西去急流如云涌,南来薄雾应风生”,看向黄海和渤海的自然交界处,我们可以发现一条非常明显的弧度,西侧的渤海海水浑浊,带点黄色,但是东侧的名称里带着“黄”字的黄海却是深蓝的水色。

相传在以前,玉皇大帝划分了四海龙王分别掌管海域,但是其中渤海龙王与黄海的龙王却彼此之间看不惯对方,还都小肚鸡肠,经常为了两个海域的边界而多有纷争。

玉皇大帝为此颇为头痛,最后征求了两位龙王的意见后,派遣了太白金星从老铁山前做出一道沟堑,这也使得渤海水变得稍微有点黄,黄海却更加深蓝,以此来区分渤海龙王与黄海龙王各自掌管的海域。

当然,这也只是神话传说的故事,做不得真,那么为什么黄海和渤海为什么会存在一条鲜明的自然分界线,海水不相融呢?

黄海与渤海为什么不相融

我们可以来做一个简单的实验,首先取出两个大小相等的透明杯子,然后将它们装满冷水。

随后我们再选一个杯子,在里面加入红墨水染色,并倒入一些盐,搅拌均匀以后,拿出一个纸板盖住任意一个杯子,倒立对准在另外一个杯子之上,观察纸板抽走以后,两个杯子中水的变化。

我们可以发现,当红色的盐水位于上方的时候,两个透明杯子里的水会很快就会混合,都变成红盐水。但是当纯净的非盐水在上方时,不同颜色和成分的水却并不会发生混合,而是呈现出上白下红的分层状况。

若是我们再换一个条件,将冷水换成是热水,或者说是滚水,那么就算是把白水放在上方,两种水一开始出现了分层,后面也会快速混合为一体的。

结束了这个简单的实验以后,我们可以将两个水体不相融的原因大概归纳为三点,即高度、密度和温度。

第一点,我们先来看一下黄海与渤海的高度。

根据数据统计,黄海作为太平洋西部“首屈一指”的边缘海,从胶东半岛到朝鲜地区之间最窄的海面将其分成了南北两个区域,面积分别是南黄海为40.9万平方公里,北黄海为8.1万平方公里,黄海的平均水深为44米,最深则为米。

渤海的海域面积大概是8万平方公里,平均水深为18米,老铁山附近的水道是渤海中最深的,为86米,全海域50%以上的水深都不超过20米。

从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大致判断出黄海的海水高度大于渤海,当然,仅仅只是高度还不足够,通过之前的实验,我们还需要分析双方交汇时的上下位置。

黄海属于是半封闭的边缘海,一半属于是半岛范围,另一半与大西洋相接,它整体上的海流微弱,但表层流会受到风力的制约,比如盛行风的影响,当盛行风偏向北时,黄海表层流偏向南,反之亦然。

同时,黄海还有着海浪,北部多为风形成的海浪,南部则是涌浪。一般而言在6到8月份,黄海北部多为东南浪或者是南浪,南部主要是南浪,9月到第二年的4月的黄海南北两个海域都是偏北的海浪。

因为秋冬两季风较大,黄海的风浪经常能到2到3米的高度,如果有威力较强的寒潮来袭,那么风浪甚至能达到3.5米到8.5米的高度,反之在春夏两季的黄海风浪较小,大概为0.4米到1.2米。

黄海的涌浪与风浪相反,是夏秋两季的涌浪高于冬季,一般为0.1米到1.2米左右。

渤海则是如同被黄海环抱着的内陆海,它只跟黄海一个外海“接触”,属于黄河的入海口,源源不断地接受黄河席卷而来的泥沙。

渤海也受到季风的影响,夏季盛行偏南浪,冬季则偏北浪,最盛的时候大概就是在冬天,海浪的高度大概能有0.8米到0.9米,渤海海峡以及中部地区的海浪是最大的,其他地区都较小。

这样看来,我们就能满足黄海和渤海的高度要求,即更为干净澄澈的黄海在较为浑浊的渤海之上,就如同实验当中,白水的杯子在红盐水杯子上面,两者就可以形成分层。

第二点,我们再来看一下黄海与渤海的密度。

黄海因为属于是边缘海,虽然有一半靠近内陆,但同样也有一半的海域属于是大西洋,再加上季风和暖流的影响,黄海甚至有着3种不同盐度的水团,差异非常大,而且盐度的垂直分布从上到下十分均匀。

根据数据显示,黄海的盐度从南到北,自海向近岸区域,呈现出了均匀的降低趋势,比如黄海的东南部盐度超过了32.0‰,北部靠近鸭绿江口的地方则是黄海盐度最低的海域,低于28.0‰。

渤海因为黄河永不停息地涌入,再加上春季融化流入的冰水,渤海的海水盐度可以说是我国近海最低的,大概为30‰。这样看来,似乎渤海的海水密度小于黄海?

其实不然,因为海水的密度不仅仅要考虑到含盐量,还需要考虑温度、杂质等等原因。

渤海的含盐量虽然比黄海少,但是因为它与黄河接壤,每年都要接纳来自黄河的巨量泥沙,再加上渤海本身属于内海,流通的能力较弱,几乎没有能够稀释掉黄河泥沙的功能。

也因此,渤海看起来颜色偏黄,更加浑浊,密度也更大,黄海与大西洋相接,颜色更加澄澈深蓝,密度更低。所以,每当夏季的七月份到九月份这段时间,因为黄河受到夏季降雨的影响,带给渤海的泥沙也就更多,这段时间的分界线也越明显。

第三点,自然也就是黄海与渤海的温度了。

虽然我们之前说黄海会受到暖流的影响,但是其海洋温度其实与盐度一样,都是有较大的差异,从南到北,以及从海域到靠近陆地的区域,温度都呈较为均匀的下降趋势。

一般来说,黄海海域的东南部表层水平均温度大概为17摄氏度,北方靠近陆地的水域表层平均温度则是低于12摄氏度。

不同于黄海,渤海主要是受到北方大陆性气候的影响,海水增温降温速度较快,2月份的温度大概是0摄氏度,8月则是21摄氏度,平均水温在11摄氏度左右。

这样来看,不管是黄海还是渤海,它们的水温最高都是在20多摄氏度,与热水的差距较大,更别说是滚水了,因此这种分层现象才得以存在。

如果当有一天黄河不再席卷大量的泥沙进入渤海,或者说是黄海的暖流——黑潮消失,那么这一道来源于大自然的神奇瑰丽的自然分界线也将会消失,黄海和渤海将彼此混合。

结论

事实上,世界上还有很多类似的“泾渭分明”的分界线,但是就像是泾水和渭水一样,大自然看似强大,却也格外脆弱,人类不加以节制的活动对周围造成的破坏,都是予以大自然的重重一击,将会导致人类逐渐失去它。

我们需要知道的是,并不是大自然缺少不了人类这一个具有生命的物种,而是人类无法离开大自然单独生存,我们的一举一动,看似是对大自然的影响,可其实最终危害的必然是人类自身。

与自然共同发展,与地球和谐共生,这才是人类未来延绵不断生长的基础“法则”。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166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