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常规认识明朝到底是一个大一统王朝还是
传统的观点认为:元明清是中国古代最后一个大一统的时代,而明朝也是其中的大一统王朝。不过,最近网上却出现了一种新的观点,认为明朝只是实现了局部的统一,不能算是一个大一统的王朝。从面积上看,明朝的面积虽然小于汉唐元清,但是大于秦朝、隋朝和北宋,秦朝和隋朝能够被称为大一统王朝,为何却说明朝不是大一统王朝?
实际上,说明朝并非大一统的王朝的观点并非现在才出现。早在80年代,“地图开疆”的人物谭其骧就说道:“在明朝的时候,中国又进入一个分裂时代。明朝对东北辽东边墙以外,对青藏高原的统治是很薄弱的,只是一种羁縻关系而已,真正的统治是谈不上的。所以明朝的时候中国又分成好几块了,没有清朝起来,这个分裂局面不知又要延续到什么时候。明朝对新疆的关系更谈不上,根本管不上,连新疆发生什么变化都不晓得。要是没有清朝从努尔哈赤、皇太极,经过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这六代多年的经营,就不会出现18世纪的大一统局面”。
谭其骧谈自己画的明朝版图:“平心而论,这是地图开疆。我绘制这版地图实出于某些需要。”
要了解明朝是不是大一统王朝,我们首先要了解大一统的概念。大一统,也就是要基本统一一个国家内部产生的所有政权。中国历史上的王朝很多,不过我们都以“中国”来概括。但是历史上“中国”的范围却是要不断变化的。
最初的中国,就是指“天下之中”的洛阳一带,这里可能是夏朝的活动区。到了春秋时期,人们将黄淮海流域地区称为“中国”,到了战国时期,战国七雄都属于“中国”范围了,因为七雄都接受了华夏文化,自称“诸夏”。在这种情况下,秦国灭六国,也就是实现了大一统。因此,在当时的情况下来说,秦朝就是大一统。
战国时代,“中国”的范围
从汉朝到唐朝,“中国”的范围基本就在秦朝的疆域之内。当然,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也会自称为“中国”。南北朝时期的“中国”总体上分为了两部分,一部分是北朝,一部分是南朝,两者都自称为“中国”。后来隋朝统一了南北朝,那么自然算是统一了中国。唐代修史的时候,就将北朝、南朝都视为中国的正统王朝,编入《北史》《南史》。在古代,“中国”一词往往和正统沾上了关系。
到了两宋时期,情况发生了一些变化,简单来说就是“中国”的范围扩大了。为什么北宋基本统一了内地,依然不被视为大一统,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此。首先,年,辽国建立,辽国的全称为“大中央辽契丹国”,实际上就是认为自己是中国的一部分,并且将北宋称为“南朝”。这时候,中国的范围就不仅仅限于内地了。
另外,处于西域的喀喇汗朝大汗也自称为“桃花石可汗”,桃花石正是突厥等游牧民族对中国的称呼。突厥语为Tabgatch,喀喇汗王朝写作“Tabghaj”。当时喀喇汗王朝自认为自己统治的是“下桃花石”,也就是“下中国”的意思。《突厥语大词典》解释:“桃花石,乃是摩秦的名称。秦分三部分,上秦在东是桃花石(宋朝),中秦是契丹,下秦是八儿罕(即喀什噶尔)”。
此后,金国又迅速崛起,先后消灭了辽国和北宋。金国的皇帝继承了辽国的制度,也自称是“中国”,甚至让蒙古、西夏、南宋都俯首称臣,成为了正统,将南宋称为“南蛮”。与此同时,南宋以及西辽都自称是“中国”。因此,在南宋时期,中国至少被分为了三部分。
辽宋金都是中国,这不仅仅是名称上如此,在国家政策上也是一样的。三国的官方文字都是汉字,三国的典章制度都是学习的唐朝,三国的正统思想都是儒学。在元朝灭了三国之后,就认为辽宋金都是中国的正统王朝,于是分别为三国修史,也就是《宋史》《辽史》《金史》。
这时候要实现大一统,那就要把辽金宋都统一了才算,因为“中国”的范围扩大了。不过,蒙元实现了,蒙古先是灭金国、西夏、西辽,统一了北方,后来元朝又灭南宋,实现了东亚大陆的统一。元朝将西藏、青海、云南都纳入了版图。最关键的是,元朝也自称是“中国”。
元朝时期的中国面积扩大
元朝宗庙祭祀里所奏《威成之曲》中说道“惠孚中国,威靖边庭”;元朝对日本的国书中说“日本密迩高丽,开国以来,时通中国,至于朕躬,而无一乘之使以通和好。”元朝皇帝想讨伐越南,丞相完泽、平章不忽木言:“蛮夷小邦,不足以劳中国”。
总之,宋元时代的“中国”的范围大规模推广了。我们从外语中的“中国”一词也能够反映出这种变化。在辽宋对峙时代,西亚人就认为中国分为了两部分,一部分叫做“契丹”(Cathay),一部分叫做“蛮子”(Manji,契丹对宋朝的蔑称)。后来“契丹”演变为了地域称呼,泛指中国北方。后来元朝统一中国,被西方记载为契丹统一了中国。《马可波罗游记》中,依然将北方称为“契丹省”,南方为“蛮子省”。后来许多东欧、中亚国家将“契丹”作为中国的翻译。到地理大发现后,西方人才认识到其中的区别,然后统称为China。
但是明朝的版图只是比北宋稍大,没有能够覆盖辽宋金三国的版图,更没有能力覆盖元朝的全图。这个时代,我们很难说明朝是大一统。当时大漠有蒙古各部,和明朝打打杀杀了多年,西域又东察合台汗国,西藏有帕竹、仁蚌巴、辛厦巴、藏巴汗四大地方王朝相继统治;东北方向,明朝只是在永乐年间短暂控制了20年,其他的年都没有管辖女真各部。因此,总体上来说,明朝时期的中国分为了内地、东北女真、大漠蒙古、察合台诸国、西藏诸国五大板块。
永乐时代的明朝
因此,明朝不能说是大一统时代。清朝则不同,清朝建立后,经过六代君主的努力,统一了东北、蒙古、内地、青藏和西域,基本实现了对东亚大陆的统一。最关键的是,清朝自称是中国。早在皇太极时期,清朝就将明朝视为“南朝”,和辽金看待两宋为“南朝”是一个道理。
多尔衮在年就迁都北京,发布告祭天地文:“兹定鼎燕京,以绥中国”。《清世祖实录》中记载顺治对琉球的国书中写道“朕抚定中原,视天下为一家,念尔琉球自古以来世世臣事中国”。康熙派遣索额图参加尼布楚谈判,索额图的全衔是:“中国大圣皇帝钦差分界大臣议政大臣领侍卫内大臣”。在谈判中,清朝方面一再强调“而所有的蒙古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汗的臣民”。最终签订《尼布楚条约》的时,清朝用的正式国名是中国(dulimbaigurun,满语中的大明为daiming,大清为daicing),这是国际条约中第一次将使用“中国”一词。
朕前特差能算善画之人,将东北一带山川地里俱照天上度数推算,详加绘图。视之混同江自长白山流出,由船厂打牲乌拉向东北流,会于黑龙江入海,此皆系中国地方。……鸭绿江之西北系中国地方,江之东南系朝鲜地方,以江为界。土门江西南系朝鲜地方,江之东北系中国地方,亦以江为界,此处俱已明白。——康熙
实际上,人们对中国的理解是在不断变化的。最早的时候,人们认为中国(中原)是华夏、汉族的土地,因此认为中国就是汉族的国家,“中国”和“蛮夷”是对立的关系。但是随着鲜卑、契丹、女真、蒙古入主中原,并且都使用“中国”一词,中国的含义就变化了,中国不仅仅包括传统的华夏之地,还包括周边的游牧民族。雍正皇帝解释到:“自古中国一统之世,幅员不能广远,其中有不向化者,则斥之为夷狄……自我朝入主中土,君临天下,并蒙古极边诸部落,俱归版图,是中国之疆土开拓广远,乃中国臣民之大幸,何得尚有华夷中外之分论哉!”
今之中国,为满汉蒙回藏人合成之中国,而非一族一方之中国也明矣!——清末《大同日报》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孙中山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新中国的版图只是局限于内地,虽然我们比明朝还大,但是我们能够称为“大一统”吗?正因为我们实现了对西藏、青海、内蒙古、东北、新疆的管理,我们才能够勉强称为“统一”,也不敢说自己完全是统一了,我们现在还在为中华民族的统一大业而奋斗。我们现在的国土面积是明朝的2倍,但是尚且不敢说大一统,明朝何德何能敢说自己是大一统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2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