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队缺武器,副军长为何下令把大炮推下悬崖

在我国的革命史上,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英雄人物,比较特殊的,当属“独臂将军”。

人民网曾盘点过“十位独臂将军”,其中廖政国将军榜上有名,当年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他还曾以坚决的命令挽救过数万部队,贡献可谓是巨大。

英勇的独臂将军

熟悉廖政国的人都能感受到他眉宇之间所透露出来的一股英气,抗日战争期间,廖政国便以杰出的作战指挥能力受到了组织的重用,对于他本人而言,未来更是充满了挑战。

当年在上海一带,他率领着支队仅仅用了三天时间就突破了日寇的重重封锁,战场上,他还亲自抱着轻机枪冲锋陷阵,将多名日军全都打得落花流水。

一系列的恶战,廖政国的部队却越打越多,从出发时的3个连渐渐扩充到了多人。

可在年的一天,新四军第一纵队四团的干部们正在听取作战知识讲解时,突然,不远处的房屋里发出了一声巨响,浓烟从门窗中喷涌而出。

战士们看到这间房子正是首长廖政国的,所有人都立即冲了过去,好不容易才将满身是血的廖政国给抬了出来,也发现他的右臂早已是血肉模糊。

得知这次事件背后的故事,战士们更加心痛不已。

原来,在黄桥战役之后,新四军从顽军手里缴获了大量的武器,为了能让战士们学会使用这批武器,就需要有人来钻研。

面对新型的手榴弹,廖政国命令要求其他人不要触碰,自己反而在房屋中拆解了起来,随着一缕白烟猛然升起,廖政国顿感大事不妙,最快的处置方式,也只能将手榴弹扔出窗外。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廖政国猛然想起战士们正在外面听课,于是他干脆举起了胳膊,硬是让手榴弹爆炸在自己的手里。

在缺医少药的年代,军医们也尽了最大的努力,还是没能保住廖政国的右臂,从此,他成为了“独臂将军”。

像他这个级别的干部,往往都是专门配备有警卫员的,可廖政国在生活都不方便的情况下还是婉言谢绝,他还说过:“人要是一出生就只有一条胳膊,那还不是要照样穿衣服吃饭。”

接下来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廖政国依旧勇猛,特别是在围歼国民党区寿年兵团时,廖政国更是承担起最为危险的任务,对敌人实行了包围穿插。

以至于后来叶飞将军都高兴地说:“廖独膀子,是你们打开了围歼兵团的局面呀!”

有了这么多年的锻炼和实践经验,廖政国也更容易受命于危难,因此,待到年抗美援朝战役打响,廖政国便作为20军的副军长踏上了朝鲜战场。

虽说是副军长,不过在五次战役时期,廖政国代理的却是军长的职务。

面对机械化程度极高的敌人,廖政国却没有丝毫胆怯,成功指挥了多场战役。

打击凶残的敌人,想要“所向披靡”显然也不现实,可那股精神在,廖政国也就总能从危难当中寻找到合理办法。

对于廖政国的20军而言,最大的挑战,似乎开始于年5月。

那个时候,美军认为凶残的进攻已经看不到什么太大希望了,他们在志愿军的阻击下,也被迫从鸭绿江退回到三八线以南的地区。

但志愿军的后勤保障工作还是遇到了不小的问题,本是该继续扩大战果的大好时机,粮食弹药供应却阻碍了战略进程。

这样的被动情况也很快被美国人给发现了,他们就是算准了志愿军后勤吃力,趁着志愿军向北转移的时候集结起两个军团外加四个师的兵力在东线打起了“闪电战”。

这次行动中,美军的作战目标有两个:一为富坪里;二为华川。

从地理角度来看,这实属是美军所下的一步“好棋”,因为华川是北汉江畔的公路大桥位置,而富坪里则是一个重要的渡口,他们的机械化部队能够迅速运动起来,抢占先机。

在战场上,任何一个战争点的局势变幻都会影响到整盘“棋局”,那么对于志愿军来说,谁来解围同样是一个必须提上日程的问题。

当时,廖政国正率领20军转移,其中一个师的部队需要过富坪里北上,其余两个师要通过华川。

由于美军这次是“闪电”战,所以20军没有任何选择,留给他们的时间也不多了。

5月25日,20军后卫团日夜兼程,结果在抢占渡口的时候同美国的一个师遭遇了,廖政国的部队向来是行事果断,他们在没有得到上级同意的情况下,自行决定抢占了制高点,和美军打成了一团。

原本战士们还以为这场小规模战役很快就会结束,谁也没想到这一打就是6天。

而廖政国本人则是率两个师的兵力朝着华川地区进发,受到自然原因限制,这一路上也是相当难走,不仅要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盘山公路,还得过几个隘口。

为了协调前后方部队,廖政国坐上了军用吉普车,不断忙前忙后监督着部队的转移情况。

5月26日深夜,一声响彻山谷的炮声吸引了部队的注意,廖政国的神经也高度紧张了起来,他赶忙命令司机驾驶吉普车赶到响炮的区域,由于公路都是密密麻麻的部队,廖政国走了很久才终于走到了出事的区域。

结果,他发现兄弟部队有一辆美式榴弹炮车正躺在公路上,几十个炮兵都在努力拉扯着,可这门巨炮就是没有反应。

对于廖政国本人来说,他也找到了部队行军速度缓慢的症结所在,连忙质问其中的领头者:“你们什么时候才能把炮给拉起来?”

炮兵负责人看到问话者气宇不凡,只好回答道:“首长,这个我们也不能保障。”

令廖政国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美军也听着声音赶了过来,先头的侦察机已经丢下了照明弹。

转移本身就是和时间赛跑,万一招惹来了美军的大部队,对于整个战局都是极为不利的,往严重了说,此前部队所取得的成果恐怕都要功亏一篑。

廖政国也不顾拉炮的究竟是什么部队,厉声命令道:“把这门炮给推下去!”

对方听完后也着急了,这么大一门炮,缴获回来都是不容易的事情,再说,万一以后有什么需要,自己还要受到处分。

见对方磨磨唧唧,廖政国也猜到了原因,干脆说:“你推下去吧,我来负责,我给你打上一个收条。”

就这样,廖政国在一张白纸上打了“收据”,还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对方才同意将大炮推下了山谷。

也正是因为如此,部队的行军速度才获得了极大的提升,增加了和美军的周旋空间,这一门影响行军速度的炮坠下山谷,也间接挽救了几万部队。

深藏功与名

就在5月底,廖政国的部队在华川地带和敌人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在廖政国的亲自指挥下,部队不仅歼灭了大量的敌人,还接应了其他几个部队向北继续转移。

有了廖政国“一夫当关”,美军的算计也彻底难以实现,因为一旦放美军过了华川,他们就可以长驱直入,在机械化面前,缺乏天险的地方便是他们的“舒适区”。

然而,有了“独臂将军”上场,一切都不一样了。

廖政国率领部队坚持到了6月,志愿军东线兵团首长还下达了命令,要求廖政国在华川等地至少再阻击敌人40天。

现在是知道了美军要打一场“闪电”战,可在当年决策者的视角里,没人知道美军下一步的打算是什么,只能做好最坏的打算。

之后,在美军的数次猛攻之下,廖政国却连指挥所都不愿意更换,可正是这一决定也彻底稳固住了军心,使得20军上下都充满了杀敌的勇气。

这场艰难的阻击战最终于7月14日胜利结束,东线兵团也找来了调整好的兄弟部队继续投入战斗,廖政国才松了一口气。

在廖政国子女的印象中,父亲一直都非常繁忙,他从朝鲜回来后不久,就又投身于解放一江山岛和大陈岛的战斗当中去了。

这些全部结束后,廖政国才有了和家人相处的短暂时光,可不久后的年南京解放军军事学院办班,廖政国则又背起了行囊。

临危受命,也总是体现在廖政国的人生当中。

在60年代,不愿接受失败结果的蒋介石一次次提起“反攻”,解放军方面为了应对,专门将廖政国调到了要塞地区。

廖政国不负众望,仅仅用了3年的时间就建设起了舟山群岛一带的防御工事,可谓“兵贵神速”。

家里有一个如此大的英雄,兄妹等人竟都是不完全知情的,只是知道父亲平日里总是有处理不完的工作。

常年的打仗也让廖政国养成了干练的语言习惯,平日里说话跟战场上一样,一句能说清楚的话语都不会说两句,外加上长时间和孩子们分离,也给孩子们造成了一种错觉:父亲的脸上只有严肃。

而且,在孩子们面前廖政国总是“深藏功与名”,他从来不和孩子们讲述战场上发生的故事,就连和平年代要去负责的工作,家人们都是丝毫不知情。

有一次,作为上海警备区司令员的廖政国又外出工作了,孩子们渐渐长大了,也知道父亲的工作性质,父亲出门的时候,孩子们也没有询问什么。

后来,他们看报纸的时候才突然发现是毛主席来到上海视察工作了,孩子们自然也是感到无比光荣的,这才询问父亲:“爸爸,你是去警卫毛主席了吗?”

听到孩子们的询问,廖政国还露出了笑容,不过他依旧没有回答,孩子们也猜到个八九不离十,因为这对于他们的父亲来说,也同样非常光荣。

和孩子们相处的时间比较多了,廖政国才更多融入到家庭之中,也总会和孩子们打打牌。

在孩子们的视角里,父亲总是会用他的假肢捏着牌,然后用灵活的右手去出牌,有的时候还会假装“偷看”,让家庭中瞬间充满了欢声笑语。

儿子廖年长大后,父子之间的交流也渐渐变多了,这也是因为他和父亲有了共同话题:当兵。

廖年休假回家,见到父亲也会先敬礼,此后才开始有了家庭氛围。

廖政国每次见到儿子也都很开心,还会拉着他询问一些关于部队的情况,一聊就是好几天的时间。

遗憾的是,廖将军的身体从六七十年代就开始不断出现问题,虽说后来做了手术,还是抵抗不住病情恶化。

年4月16日,廖政国将军逝世,葬在了南京雨花台的革命烈士公墓当中。

老战友们听闻消息后从各地赶来,在廖家孩子们的视角中,有很多久经沙场的老首长都在院里嚎啕大哭。

许世友在廖政国生命的最后关头也专程来探望过,他当时还嘱咐道:“你什么都不要多想,好好养病。”

病情还是夺走了廖政国的性命,孩子们的内心也总是隐隐作痛。

在廖政国将军走后,很多跟他一起奋战过的战友都写下过回忆文章,感情十分真挚。

一位老干部还写道:“廖政国同志治军有方,提倡以战教战,不断提高部队的军事素质,每打一次仗,就要总结经验和教训,做到打一仗就进一步。”

通过大量的资料分析也不难看出,廖政国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出众表现也绝非单纯的“勇气”所致,有一次,他的部队打坏了美国陆战一师的坦克后,就立即将干部们找了出来,分析这些坦克的性能,并总结处理这些坦克的经验,很快就得出了系统的结论。

在年的一场关于廖政国的大会上,很多干部再度赶来,此时距离廖政国逝世也有几个年头了,从大家的表情中也不难看出,他们似乎始终觉得廖政国将军没有离开太久,战场上沉重冷静的将军形象,似乎又浮现在大家的面前。

来参加大会的人说的最多的一句话也是:“廖政国将军永远都活在我们的心中。”

参考

独臂将军廖政国奋战华川陈阜;铁军骁将

独臂战将廖政国张勇;党史纵览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410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