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山战斗,志愿军三十八军打输了,失利原

在网络上,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一般在志愿军的文章下面的评论中总会跳出一些人对志愿军百般攻击。最近两年来这种情况虽然有所好转,这些人已经不敢肆无忌惮,但脾性未改。

于是,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很多人阴阳怪气的来一句:“怎么不说说师?”,“怎么不说说砥平里?”,“怎么不说说长津湖?”,“怎么不说说白马山?”

基本上这四个词是出现频率最多的。

我想问一句,除了这四个,这帮人还能列举出什么战斗来证明志愿军伤亡惨重呢?也许有些“知识稍微渊博”的人还能说出一两个。

不过,再怎么黑,这帮人能列举出来的战例连两个巴掌都凑不满。

反过来但也正好说明一件事,志愿军打败仗的战例太少了,以至于这些黑子只能像复读机一样,翻来覆去就那么几个词。砥平里、白马山、师。

你让他们冒个新鲜的花样出来,那还真不行,他们说不出。

所以我对这个问题一直很纳闷,就这点知识,就敢当黑子,所谓无知者无畏,诚如是也。不过既然本文已经提到白马山,后一篇文章里也提到了白马山。今天就来讲一讲吧。

关于战斗经过以后再说。今天只说一说白马山战斗三十八军为什么失利了?

一、很多文章说韩军第九师团损失远大于三十八军,所以三十八军没有输。

这种说法当然是不负责任的,我觉得这整个可以说是高级黑。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但没有实现作战意图,这不是失败,那什么叫失败?

二、很多人说韩军第九师团原本是一支弱旅,在白马山打败三十八军后闻名天下,这也是不负责任的说法。

原因前面就说了,志愿军的败仗就那么多,早就炒作来炒作去不成样了。白马山战斗自然逃不过这种“被渲染”的命运。实际上这支韩军战斗力并不弱,志愿军六十五军、四十二军都败在过它手上。而且这支韩军善于打山地战,甚至很轻视美军山地作战能力。

三、要搞清楚三十八军失败的原因必须搞清楚两个问题。

1、为什么双方会形成南北对峙的接触线?

这个问题要从战争的过程说起。在最初的时候,人民军把韩军和美军打得节节溃逃。随着美军加大军事力量取得绝对优势后,人民军溃不成军,所以志愿军被迫参战。

随着志愿军的参战,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一败涂地,从鸭绿江边赶回了韩国,志愿军甚至一度深入韩国占领汉城。后来美军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挽回败局,第五次战役转移阶段的作战虽然让美军挽回败局,但从战线的整体情况来看,美韩军一方并不安全。所以美韩军通过夏季、秋季两次大规模攻势获取了一些重要的前沿支撑点。虽然美韩军付出了极大的伤亡代价,但最终实现了战略意图。这就是美国人当时可以跟我们进行谈判的资本。

美韩军虽然实现了意图,但付出的人力资源代价让他们,特别是美军无法承受。而志愿军也在美韩军这两次攻势中解决了能不能守得住的基本问题。因此在年底,无力继续发起大规模进攻的美韩军与解决能不能守这一基本问题的志愿军,形成了均势。

但是,志愿军随后在年又解决了有没有吃和能不能攻,另外两个基本问题。所以最终的军事分界线以志愿军不断在各种战斗中获胜,扩大面积.6平方公里而告终。

白马山战斗前双方的力量对比,就是志愿军已解决三大基本问题,双方从均势开始慢慢转向对志愿军有利这一时间节点。

2、铁三角到底有什么意义?

从上一个问题中,我们已经知道,美韩军需要占领一些能保护自己安全以形成战场均势的前沿支撑点。

那么我们就以铁三角为例来看一看这个问题。铁三角大家都知道,以平康为顶点,以铁原、金化为底边构成的一个三角形区域,位于战线的中部。其中的平康谷地和铁原平原是朝鲜半岛少有的平坦地区,更是交通要冲,无论是北方还是南方都利用此地来连接贯通东西。

无论哪方完全控制了铁三角,对另一方都是一个巨大威胁。因此双方都在铁三角控制了一些要点,形成了对峙的局面。在很长的时间内,双方其他战线都经常你来我往,但铁三角区域相对要规模小的多。原因就是这里牵一发而动全局。

随着谈判的僵持,双方都把目光又一次投向铁三角,范佛里特看的是上甘岭,邓华看的是白马山。

在铁三角的底边,美韩军的重要支撑点分别为白马山、高地、鸡雄山,对美韩军来说尤其以白马山最为重要。白马山东侧就是铁原平原,背后有三条主要补给通道,分别是宝盖山和天德山之间的汉城至金化的公路和铁路以及宝盖山东侧从铁原平原通往汉城的公路。特别是往金化的公路、铁路是美韩军横贯东西的大动脉。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国外书籍一律说“联合国军”占领了铁三角的底边后严重威胁志愿军在平康谷地的安全,取得极大的优势。这是宣传用语。实际上,我们看下面的图片可以很清晰的看到,志愿军只要掌握着晓星山、西方山、上甘岭一线,特别是西方山,“联合国军”在铁三角就无所作为。相反,因为汉城至金化的公路、铁路的原因,“联合国军”的白马山、高地、鸡雄山就格外重要。反过来说,志愿军也严重威胁着“联合国军”铁原平原的安全。撇去宣传用语,公平的说,双方在这形成了非常明显的均势。而且因为铁三角的重要性,这种均势并不容易被打破。

四、对白马山的进攻是志愿军的一次试探

从上可知,白马山对美韩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志愿军这一次的秋季反击作战中,各军都是自己选定目标上报,而参加第二阶段作战的三十八军的任务却偏偏是志司指定。

为什么是邓华指定?原因就在于志愿军已经解决三大基本问题,邓华想要摸一摸美韩军的底。和邓华有同样想法的还有一个人,那就是范佛里特。他也选择了上甘岭来摸一摸志愿军的底。双方都想看一看对方的战斗能力及维持铁三角防御体系的决心。

结果,双方做出了同样的反应,这里寸土都不能让。

白马山和背后的天德山、高台山构成了一个小小的铁三角。一旦白马山丢失,汉城至金化的主动脉就暴露在志愿军面前,美韩军将再也不能随心所欲的快捷调动军队。而且白马山的丢失同时意味着通往汉城的大门被打开,一旦驿谷川一线的志愿军伺机而动夹攻天德山一线。美韩军将在中西部战线转为被动局面。年,美军骑兵1师曾丢失天德山,随之而来的就是美军最大规模的一次攻势。这一线,美国人和韩国人丢不起。

基于这种情况,三十八军攻打白马山的战斗对韩国人来说意味着战争的升级。韩军必将拼死争夺,而战局的进程也印证了这一点。

对志愿军来说,这只是一次试探攻击,用以评估美韩军对铁三角战斗决心和能力,但不代表志愿军想扩大战争规模。所以在发现韩军不计代价后,志愿军并不愿意进行无谓的消耗。

同样,范佛里特在看到志愿军守住上甘岭的决心后,也不愿意美军进行无谓的消耗。但范佛里特和志愿军有一点不同。他手上有一大堆消耗品,所以韩军继续接替了上甘岭的战斗。

但这一点却是范佛里特的失策,志愿军主动放弃继续进攻白马山,不愿意浪费任何战争资源。范佛里特出于白人傲慢的心理,把韩军视为消耗品,使得他手上宝贵的人力资源——韩军步兵大量消耗在白马山和上甘岭,最终的结果就是在这两个地方韩军失去了数万步兵,使得在高地的战斗只能投入美军,而步兵战斗力远不及韩军的美军丢掉了这一重要支撑点。

这一战,我们文章来讲。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5081.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