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怎么回事中国出资22亿建设的新鸭绿江
说起鸭绿江大桥,很多人可能都能想起一句耳能熟详的一句歌词,那就是“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这座大桥位于辽宁丹东,是鸭绿江上的第一座桥,于年建成。年因某些原因导致桥梁被炸毁,剩下的断桥在中方一侧,成为了历史的见证。而旧的鸭绿江断桥已经完全无法支撑起两国之间的贸易需求,所以便有了如今的新鸭绿江大桥。
令人奇怪的是,新的大桥建成已经9年之久了,为何还是迟迟没有通车,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其实早在年之前,我国就已经多次向朝鲜提出想要修建一座新的大桥来满足两国的贸易需求,甚至还提出造桥的全部费用以及造桥技术全部都由中方承担。但是朝鲜对于修建新桥一事一直态度消极,迟迟不予回应。两国反复协商后,直到年,最终同意开展新鸭绿江大桥的建造工作。
但是这座大桥大桥,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顺利,而是坎坎坷坷。在签订协议后,中方就已经积极投入到新鸭绿江大桥的建设中,毕竟是搞基建嘛,这是我国的强项。年5月,新鸭绿江大桥正式开工,中国独自出资22亿元,花费了近三年的时间就完成了33米宽,长达3公里的桥面任务。万万没想到,朝鲜的修建却与中国相反,对于修桥却是一片消极,迟迟没有动静。预定通车的日子到了,新桥也不见通车痕迹。
新鸭绿江大桥迟迟不见通车,归根结底的原因还是来自朝鲜:
首先我国的基建实力是非常强大的,对于中国来说建设新鸭绿江大桥不是一个大工程。所以在开建之后很快就投入人力物力开始进行修建。而朝鲜这么多年来经济发展并不理想,对于路面建设的体系也并不完善,即使我们派去人才支持也无法帮助他们完成桥引的建造。所以才会出现我国负责的部分已经完成,但朝鲜方却连桥引都还没建好的情况。
其次,想要通车还有着一套非常复杂的报关流程,这个报关流程也是需要中朝双方共同完成的。这座桥未来也关乎着两国的贸易往来,所以报关流程就涉及很多部门,每个部门的筹备、审核都比较耗时,包括两个口岸的管理问题以及口岸周围相关设施的运营等都,这些因素都导致了大桥通车时间的延后。
最后,朝鲜方面修建新桥的态度其实也是比较模糊的。他们开放经济的脚步一直比较缓慢。长时间的闭关锁国让他们比较惧怕与中国经济有着过深的往来。后来又发生了疫情,朝鲜就选择了“闭关锁国”,彻底封锁了国门。在疫情尚未根除的情况下,朝鲜很难打开国门,冒着风险通车。疫情也给朝鲜继续拖延工程提供了新的理由。原本朝鲜方宣称22年10月将配合我国完成通车,然而直到现在也没有新的进展。
那如果大桥迟迟不通车,中国的22亿就打水漂了吗?其实不会。新鸭绿江大桥虽然没有投入使用,但它现在已成为了一个“网红大桥”,很多游客来这里拍照打卡,也为当地的旅游产业做了不小的贡献。
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应该具有长远的目光,相信终有一天新鸭绿江大桥可以通车,从而提升两国的贸易往来和人民交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69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