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绿江畔,断桥两岸
从全州拌饭馆扶墙出,直奔鸭绿江畔步道消食。
冷哭了。
江边风贼大贼冻。
但还是决定往断桥方向走走。
路边竟然有晚樱。
一看就是日本人种的。
突然进入管制区,然而旁边隔三差五有推着简版朝服给游客变装拍照的商贩。
好矛盾。
而且大家都在断桥下拍拍拍。
不知道有没有人轰。
明儿直接跨江,今天不上桥。
主要还是太冷。
好像不到4点断桥就停止售票进人了。
这是“进入禁拍区”之前,休息整顿时拍拍的江面和对岸朝鲜。
这段看过去都是树丛。
水陆两种交通工具。
边境一溜儿各式牌子供游人拍照纪念。
夜幕降临路边有不少摆摊卖“朝鲜风情物品”的。
可惜当时不懂没细看,后来从朝鲜回来后,回忆中地摊卖的包包等物好像还挺接近那边风格的?关键词:鲜艳,花朵。
左边尖尖的是后修的铁路,可以通火车和骑车到两岸,右边就是著名的断桥。
原鸭绿江大桥被炸毁后的残余部分。
原为鸭绿江上诸多桥中第一座,年5月动工,年10月竣工。
由当时日本朝鲜总督府铁道局建,连接朝鲜平安北道新义州与中国安东(今丹东)。
该桥为鸭绿江上的第一座桥梁。
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丹东市区唯一一个国家级保护单位。
年4月日本在断桥上游百米处建成第二座铁路桥(今中朝友谊桥),此桥被改为公路桥。
断桥豁口的中国游客。
据说那里能看见弹孔伤痕。
江对面,静悄悄。
摘自百科:朝鲜战争期间,由于该桥作为中方支援朝鲜前线的交通大动脉具有突出的战略地位,年11月8日至14日美军多次派出轰炸机轰炸,大桥被拦腰炸断,朝方一侧钢梁落入水中,并有三座桥墩被炸塌。
战后中方一侧所剩四孔残桥一直保留,被习惯上称为“断桥”(年曾改名为“端桥”,年后恢复),而朝方一侧则把所属六孔和中方剩余两孔残桥拆除,仅存桥墩。
年丹东市投资重新维修该桥,在原桥旋转及炸断处建观赏台,桥身被漆为浅蓝色,意在不忘战争,祈盼和平。
桥上有迟浩田所题写的桥名。
后经多方提议,桥名恢复为“鸭绿江断桥”,桥身恢复钢铁灰色。
这里有官方邮轮,各种航线可选。
乘客还不少,有大喇叭滚动广播,让大家认清正规船不要坐非法私人船不要听信私人办理签证被骗balabala,可吵了。
请听篇头镇楼视频。
广告图里看起来对岸景点真不少~广告图拍的真好。
国宾游轮。
还有一些其他游轮。
辽宁外事事务亭之类。
后来从朝鲜玩回来才深深体会到,能这样站江畔自由取景拍照是多么幸福的事!
祖国万岁。
过了断桥再看对岸,嚯,这可比当年在图们江看过去的朝鲜繁华多啦!
那些五颜六色的小楼和施工作业的机械都是如此鲜活,近在眼前,听路过的游客大叔说,去年那些彩色小楼还没建起来呢。
当然,这里是开发区。
当年图们江对岸黑漆漆的“假楼”不知现在进化没。
忽然钟声敲响,17点,回头看身后,抗美援朝英雄空军雕像赫然矗立。
心头一热。
江畔有个看起来挺“官方”的小楼里面卖工艺品还有字画展。
可惜下班了。
锁门前进去逛一圈,喜欢这些民族服饰,对玉石之类没兴趣看。
不过后来从朝鲜回来再看这些衣服,好像都太素了不正宗,在朝鲜见到市民穿的民族服装无论面料还是装饰都bulingbuling的!
亮片装饰特别多。
新到的朝鲜美女歌舞团~听过好多关于朝鲜来华务工者的传闻。
等下就去亲自见识。
晚餐订在18点半新安东大饭店,还有一个半小时,决定一路沿江边往饭店溜达。
慢慢拍慢慢看不到3公里的路很快走完,也冻到极限,直接进店等候。
图里那个亮点,是电焊施工。
后面高楼还在盖,靠江边的好多是仓库。
附近有丹东美术馆,前方有今朝美术馆和月亮岛。
镜头脏了,每张照片都有灰尘……凑合看
看看给我们这边儿繁华的……丹东口岸……而对岸除了正对断桥那一溜儿外,都是树林~后来过去发现都是开阔平地,每天抬头一眼望见江这边高楼林立的朝鲜人民心里会怎么想呢~
对岸。
上面拍的那些大楼的对岸。
镜头真是太脏了……
忽然好大一片傍晚归家感觉的河滩。
这么晚了游轮还在江上转圈圈呢哈。
不知道船上的人能看见什么听到什么。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6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