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藩之乱一满清开国三顺王
引子
年(顺治九年),南明永历政权发动了东征北伐。
李定国率军八万,从贵州镇远直扑桂林,满清定南王孔有德扛不住,举家自焚。李定国继续北上湖南,势如破竹,相继斩杀满清辰常总兵徐勇、敬谨亲王尼堪,清军在湖南全线溃败。
刘文秀率军六万,挥师入川,蜀人群起响应,驻军四川的满清平西王吴三桂屡战屡败,后虽反败为胜稳住了战线,但是南明仍收复了包括成都、重庆在内的川南、川西和夔东地区。
东征北伐拉开了第三次抗清高潮的序幕。受东征北伐影响,活跃在湖北的原大顺军余部李来亨、袁宗弟等,也乘势攻城略地,东南的郑成功集团也闻风而动,频频出击,此外,其他小股反清斗争更是风起云涌。
南方战事焦头烂额,北方地盘还未巩固,军事连连失利,财政极其空虚,清廷内部甚至有人建议放弃楚、粤、桂、赣、川、滇、黔七省,与南明媾和——满清遭遇了入关以来的首次政治危机。朝鲜小朝廷甚至认为满清已经撑不下去了!(危亡之兆已现)
面对南明的强劲反击,清廷启用了被雪藏已久的洪承畴。
满清议政王大臣会议认为:洪承畴同志在干部和人民群众中有崇高的威望,工作经验丰富,驾驭全局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很强,善于以科学的发展思路,创造性的工作方针,推动各项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此次定能肩负起朝廷和人民赋予的光荣使命,不断开创西南新局面。
(夙望重臣,晓畅民情,练达治理,克当斯任)
洪承畴就这样,61岁的洪承畴被被授予太保兼太子太师、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经略湖广、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处地方总督军务兼理粮饷。
作为明清之际最杰出的军事统帅之一,洪承畴以镇压农民起义起家,战功卓著,十几年的剿匪平叛经验沉淀,使得洪承畴看问题的眼光十分犀利,处理事情的手段极其老辣。
洪承畴在长沙大本营里做了三件事:军事上以守为战,积极整军备战,构筑了一条从湖北到广西,穿过湖南常德、宝庆的千里防御线;政治上大搞统一战线,笼络汉族士绅,分化瓦解南明势力。最后一件事就是等待,等待南明内部生变,然后一战定乾坤!
四年后,南明内部果然发生了巨变,最高领导人孙可望与李定国火并,战败后投降了满清。李定国一边收拾内部烂摊子,一边对付满清战略进攻,顾此失彼,给了满清可乘之机。
在洪承畴的统筹下,平西大将军吴三桂自四川、征南将军卓布泰自广西、宁南靖寇将军罗托自湖南,三路进军贵州,之后转攻云南。
年(顺治十六年)正月,清军攻陷昆明,西南基本平定。南明永历皇帝和李定国率残部撤往缅甸。
平定云南之后,洪承畴上疏清廷:云南天高皇帝远,民族情况复杂,维稳任务艰巨,建议留兵镇守。
议政王大臣会议认为:平西、平南、靖南三藩,应该有一个王镇守云南,一个王镇守广东,一个王镇守四川,至于哪个王镇守哪个地方,请皇帝陛下裁决。
顺治皇帝一锤定音:平西王吴三桂驻镇云南,平南王尚可喜驻镇广东,靖南王耿继茂驻镇四川。
不过,耿继茂最后没去成四川,吴三桂却实实在在开藩云南了。
据刘健《过庭录》记载,吴三桂接到命令后,向老领导洪承畴请教自固之策,也就是自我保全策。
洪承畴:不可使滇一日无事也!
01满清的“二次革命”
三藩之乱,是大清帝国在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之前的两百多年里,遭遇的最严重的危机。
从表面上看,三藩之乱是以吴三桂为代表的三藩,因不满康熙皇帝撤藩,而发起一场大规模叛乱。实际上,三藩之乱可以看成是满清的“二次革命”。
在满清征服中国的过程中,作为合伙人的三藩在革命成功后获得了巨大的分润,这种分润破坏了满清中央政府的政令统一和军令统一,对满清政权构成了威胁。
其次,第三次反清高潮虽然被镇压,但汉人对满清的不满情绪并没有消除,尤其是那些遭受满清暴政伤害过的人。仇恨和不满总得解决,三藩之乱为这种情绪宣泄,提供了契机。
所以,从满清的角度讲,三藩之乱是踢走合伙人、独享革命果实的战争,是中央政府打击地方独立、实现对地方绝对控制的战争,是满清对汉人反抗势力的终极碾压战争。
平定三藩之乱,不仅使满清彻底在中国站稳了脚,还打出了之后近两百年的和平。
从“二次革命论”的角度看,三藩之乱有类美国独立战争,都是解决建国时没有解决的问题,积累的问题一旦解决,国家迅速发展,蒸蒸日上。
02不该死的毛文龙
在说三藩之乱前,为了方便理解,先简单说说清初三藩的来历。
三藩原本应该是四藩,即平西王吴三桂,定南王孔有德,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仲明,这四个都是在满清入主中原过程中立下汗马功劳而被封为王爵的汉人。从时间上看,孔有德和耿仲明最先投奔满清,尚可喜次之,吴三桂最后。
大明万历三十年(年),孔有德生于辽东,早年是一名矿工。
孔有德当矿工的年月,正值后金崛起、辽东战端开启的年月。
辽东虽大,已容不下一把安分的镐头。孔有德和矿工兄弟们被迫转行,参军入伍。
耿仲明与孔有德是老乡,生年不详,其经历与孔有德差不多。
年三月,努尔哈赤大举进犯辽东,明军一触即溃,后金席卷了辽阳、沈阳等辽东大小70余城。
队伍溃散后,孔有德和矿工兄弟们逃往皮岛,投奔了皮岛练兵游击毛文龙;耿仲明则随众人投降了后金。
这年七月,毛文龙率领名敢死队偷袭后金镇江堡,俘虏了后金守将佟养性。在这次小规模的军事行动中,孔有德骁勇善斗,一马当先,勇冠诸将,毛文龙大喜,收了孔有德当孙子,取名毛永诗。
耿仲明投降后金之后,虽然混成了千总,但过得并不如意,当听说毛文龙皮岛整军抗金后,毅然率部来投。毛文龙见耿仲明处事果断,富有谋略,也收了耿仲明当孙子,取名毛有杰。
就这样,孔有德和耿仲明成了毛姓两兄弟,二人同为毛文龙孙子兼亲信将领。
在毛文龙的领导下,皮岛的盘子越搞越大,战略地位和影响力也节节高升。
手握几万大军,又孤悬海外,毛文龙难免自行其是,对领导袁崇焕不尊重。
袁崇焕无法容忍部下挑战自己的权威,于是亲自登临皮岛,用计逮捕了毛文龙,宣布其十二大罪状,斩杀之。
毛文龙是皮岛奠基人,在皮岛很有人望,毛文龙被杀后,皮岛人心涣散。
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孔有德虽然性情粗悍,但为人中介耿直,知恩图报。毛文龙对孔有德有知遇之恩,孔有德自然视毛文龙为人生导师。
毛文龙被杀,孔有德感到很心寒,很绝望,很恐惧,人生没了靠山,没了方向,没了希望。
与孔有德把愤愤不平写在脸上不同,耿仲明把不满和仇恨深深埋在了内心。
03吴桥兵变
失意的孔、耿二人合计后,渡海投奔了登莱巡抚孙元化。
孙元化是一个奇人,用现在的话说,此人像一个穿越人物,对西方科学很来感,精通几何学和西洋火器,是当时中国罕见的火炮制造和弹道学专家。
作为传统儒家文化培养出来的知识分子,孙元化却信奉天主教,其授业恩师是大名鼎鼎的徐光启,师徒二人常常与西方传教士利玛窦谈笑风声,交流先进自然科学和在华传教问题,是西学东渐的代表性人物。
后金攻占辽东后,登莱地区由于紧靠渤海湾、毗邻京畿,战略地位凸显,明朝在这里驻有重兵。
孙元化接任登莱巡抚后,开始大规模研制和生产火炮,并招揽葡萄牙炮兵,以科学方法训练炮兵部队,这对当时的大明而言,不啻为一场影响深远的军事技术改革。
在孙元化的苦心经营下,登莱地区发展成了大明的火炮基地,技术牛人云集。
年十月,后金围攻大凌河,祖大寿苦撑待援,朝廷命孙元化调孔有德率部前往支援。
孔有德率领骑兵走到吴桥后,突然发动叛变,从吴桥回师,一路攻城略地,直逼登州城下。
关于吴桥兵变,目前有多种说法,比较流行的是一只鸡引起的兵变,也有人说孔有德部军纪败坏,亦兵亦匪,根本就不想去辽东打仗,所以故意磨时间,找机会造反。
吴桥兵变的细节不是今天要说的重点,暂且不提,今天要说的重点是孔有德的叛变引发了连锁反应。
孔有德在城外,耿仲明在城内,里应外合,登州拿下,巡抚孙元化及其手下将士全部被俘。
就这一下子,孔有德掳获了旧兵六千人、援兵千人、马三千匹、饷银十万两、红夷大炮二十馀位,西洋炮三百位。这就等于说孔有德完全接管了军事重镇登州,掌握大明王朝规模最大的火炮基地。
不久,旅顺副将陈有时、广鹿岛副将毛承禄也叛明来投,孔有德实力大增,不断进攻周边城市,山东半岛形势危急。
年二月,孔有德猛攻莱州,崇祯急调保定、天津、昌平等地军队前往围剿,却仍无法击退孔有德。
此时,天津副将孙应龙自告奋勇,说自己和耿仲明有交情,可以说服耿仲明擒孔有德来降。
耿仲明将计就计,给孙应龙送了一个脑袋,声称这是孔有德的脑袋,还说自己占据了登州,请孙应龙快来接应。
孙应龙信以为真,带领人乘60艘战船来到了登州,耿仲明摆下鸿门宴,擒杀了孙应龙,并歼灭那明军,俘虏了所有战船。
火炮配战舰,谁能挡得住?
很快,山东巡抚徐从治被叛军火炮轰死,新任登莱巡抚被活捉,莱州岌岌可危。
崇祯只得使出杀手锏,命祖大弼、吴襄率数万关宁铁骑赶往山东平叛。
在关宁铁骑的打击下,孔有德撤围莱州,退守登州。
登州火炮太猛,关宁铁骑一时也啃不下来,双方陷入僵持。
半年后,登州城中粮食吃完,孔有德和耿仲明集中战船,率部突围,亡命海上。
吴桥兵变,孔、耿二人把山东半岛打了个稀烂,登莱防线瓦解,数万关宁铁骑被牵制半年之久,严重影响了明军在辽东的战略部署,这一切,对后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战略支援。
而奇人孙元化,却因此被锦衣卫虐杀,其军事改革的宏图大志,也随之走进了历史的坟墓。
04叛国投敌,统战旗帜
孔有德和耿仲明下海后,时不时被明军水师追杀,多次死里逃生,惶惶不可终日。
天地之大,几无二人容身之地。既然为大明所不容,就容于大明的对立面吧。
三月二十日,二人逃到广鹿岛后,迫于明军追兵渐近,派人给后金皇太极送了一封信。
信的大意是:明朝黑暗腐败,我们被逼反叛,听说你心胸广阔,欲网罗天下英豪,我有马仔数万,战船百艘,大炮火器应有尽有,你我联手,纵横天下,谁能抵挡!有没有兴趣和我一起搞事?
信发出去后不久,明军水师和朝鲜援军就围追上来了,孔有德再次扯呼,直奔镇江堡,派人向后金通知了启程日期。
皇太极接到孔有德的信和通报之后,激动得没昏过去:天助我也!当即命令济尔哈朗、阿济格、杜度三大贝勒率军接应。
四月十七日,鸭绿江口,后金军队成功拦截了追击的明军和朝鲜军队,掩护孔有德部登陆。
为了表示投降的诚意,叛军登陆后,自孔有德、耿仲明以下,全军都换了金钱鼠尾发型,称皇太极为皇上并誓言效忠。
对于孔有德、耿仲明率部来降,皇太极给予了最高礼遇,不仅率领满洲勋贵出城门十里迎接,还亲自为二人倒酒,慰劳有加,各种赏赐自不必说。
在人事安排上,皇太极封孔有德为都元帅、耿仲明为总官兵,级别与八大和硕贝勒等同。和硕贝勒是什么级别?类似于政治局常委。
此外,根据相关规定,凡是归顺后金的人,都要编入八旗,但是皇太极说了,孔有德和耿仲明例外,其军队独立,称作天佑军,仍由二人统领。
不得不承认,皇太极的战略眼光很准。
之所以给孔、耿二人这么高的待遇,是因为他们值这个价。
西洋火炮的铸造和使用技术,上百艘水师战船和大量火炮,熟练的工匠和水手,几千能征善战的精壮士兵,哪个不值钱?
仅仅火炮和战船,就让后金军队拥有了强大的攻坚能力和海军,具有全天候的两栖作战能力,逼格瞬间升级。而在此之前,后金军队只擅长野战,攻坚和海战都是其短板。
此外,孔、耿二人的归顺,还是皇太极统一战线的一面旗帜,有巨大的示范效应。
尚可喜的归顺,就可以说是这两面旗帜引领的结果。
05尚可喜其人其事
尚可喜,生于大明万历三十二年(年),辽左人,善弓马。
年后金的大举进犯,不仅改变了孔有德和耿仲明的命运,也改变了尚可喜的命运。
母亲死于战乱,兄弟姊妹离散,尚可喜随父亲尚学礼流落松山,为了活下去,父子俩先后参军。
尚学礼起初跟辽东巡抚王化贞混,后来跟随总兵毛文龙去了东江,驻扎于皮岛。尚可喜则于年参加了明军水师,并在一年后与父亲相遇与皮岛。
尚学礼比较会混社会,不仅是皮岛游击(从三品武官),还和领导毛文龙结成了把兄弟,所以毛文龙把尚可喜当义子看待,非常倚重。
年,后金再次攻明,在辽阳楼子山战斗中,尚学礼战死,毛文龙令年仅21岁的尚可喜统领其父旧部。
毛文龙被杀后,其亲信部件沈世魁唆使部下兵变,逮捕了朝廷任命的新总兵黄龙,皮岛局势危急。
此时,屯兵海上的尚可喜听到消息后,立即率兵赶往皮岛,冒着生命危险对兵变将士晓以利害,促使他们反正,平息了叛乱,解救了总兵黄龙。
黄龙平时没少恶心尚可喜,但尚可喜不计前嫌,毅然赶来平定叛乱,令黄龙大为感动。很快,尚可喜就被提拔为游击,成了皮岛的红人。
孔有德、耿仲明从登州突围后,曾计划从旅顺登陆投奔后金,恰好此时黄龙已从皮岛移驻旅顺,挡住了孔、耿二人。尚可喜多次带领水师堵截叛军,迫使其远走镇江,并因此被提升为广鹿岛副将。
好景不长。年七月,孔有德、耿仲明带领后金军队突袭旅顺,尚可喜救援不及,旅顺陷落。是役,总兵黄龙战死,尚可喜一家老小包括侍婢仆人几百人全部投海自尽。
基地丢了,尚可喜不得不再次回到皮岛。巧的是,黄龙死后沈世魁继任了总兵官。
当初沈世魁暗中策划兵变,就是尚可喜平息的,现在尚可喜落到了沈世魁手里,结果可想而知。扣不完的帽子,穿不完的小鞋,甚至还动了杀心。
尚可喜不禁仰天长叹:投身行伍以来,血战十几年,父母兄弟妻子满门死绝,都是为了朝廷,如今竟还要受这等小人欺压!大丈夫应当扫除天下,怎能以堂堂七尺之躯,任人宰割?
明朝已非栖身之地,还能去哪儿呢?
年正月初一,尚可喜组织元旦茶话会,趁机逮捕了副将余亮泰、仇震泰,然后率军扫荡了广鹿岛、大小长山岛、石城岛、海洋岛,然后满载所部将士和百姓,扬帆起航,归顺了后金。
尚可喜率部来投,皇太极大喜,又把迎接孔有德、耿仲明的全套流程走了一遍。
尚可喜被封为总兵官,其军队被称为天助兵,与孔、耿的天佑兵一样,独立于八旗之外。
尚可喜的归顺,彻底撕开了明朝在辽东海防线。
明末辽东形势图明朝恢复或者说防御辽东的布署分为海陆两线:陆地方面,在广宁布署重兵,正面对抗后金;海上方面,由登州、莱州、旅顺、以及鸭绿江口外的一系列岛屿组成海上防线,阻止后金经海路进攻关内,同时还可以袭扰后金大后方。
结果,经过一系列兵变,登莱、旅顺以及鸭绿江口外的小岛都废了,辽东海防洞开。不久,在尚、孔、耿、三人的协助下,阿济格率军攻陷了皮岛,擒杀了总兵沈世魁,辽东海防彻底被摧毁。
年,皇太极改后金为大清,封孔有德为恭顺王、耿仲明为怀顺王、尚可喜为智顺王,清初三顺王诞生。
三顺王死心塌地追随皇太极,参加了清初几乎所有的大战役,包括征服朝鲜、松山之战、山海关之战、千里追杀李自成等等,为满清鼎定中原出了死力。
三王的故事暂且告一段落,接下来该请最后一个王了——吴三桂。
下篇分解(待续)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24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