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 , 歼敌13万,我军伤亡

被视为新中国的立国之战,为新中国赢得了和平,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在 中,有很多苦战、恶战、血战, 战役就是其中之一。

一、圣诞攻势

年11月24日,“联合国军”总司令 倾其全部侵朝兵力,在东、西两线发动了所谓的“圣诞节前夕结束 的总攻势”,大举向北进攻。西线,由美第8集团军指挥8个师(含南朝鲜军4个师)、3个旅和1个团向朔州、碧潼方向实施主要进攻。而由美军第10军军长阿尔蒙德指挥的5个师共9万余人则展开于东线,分4路向中、朝边境推进。其中,美军 部队陆战第1师向 方向进攻。到27日,该师已有2个团进至 南侧的柳潭里、新兴里、下碣隅里地域,师部及1个团已分别进至黄草岭以北的富盛里、古土里。为了增强 方向的进攻力量,美第7师主力和第3师一部同时向陆战第l师靠拢,美第3师1个团位于社仓里,保障其翼侧安全。

二、寻机歼敌

针对美军的猖狂进攻,中国人民 指挥部决定利用美军的骄狂情绪,采取“诱敌深入,寻机各个歼敌”的方针,力争在运动中歼灭敌军,粉碎敌军的进攻。为此,我 在西线集中主力6个军共18个师的兵力准备对敌实施反击;同时,命令刚入朝参战的 第9兵团所属的3个军部署于东线 l地区,力争在运动中歼灭这一地区的敌军。

,位于朝鲜半岛东北部,处于群山包围之中,它的周围是一个狭长的山谷,南北长19公里,东西宽约1至3公里。这里山高路险,人烟稀少,对于大兵团作战极为不利。

我第9兵团是第3野战军4个兵团中战斗力最强的兵团。年,栗裕将军在制定进攻台湾的计划时,就准备用该兵团作为战役 梯队。 爆发后,该兵团于8月开始北调,并于11月7日至19日在司令员兼政委宋时轮的率领下紧急入朝。

在领受战斗任务后,我第9兵团首长决定抓住敌人兵力分散和尚未发现我方集结的有利时机,围歼美陆战第1师。具体部署是:我27军在 以北实施正面攻击,歼灭进至新兴里、柳潭里地域之敌;我20军从西南面攻击敌之侧后,围歼下碣隅里之敌,切断敌南北联系;我26军作为预备队。当时,东线战场普降大雪, 气温达-30℃左右,而我第9兵团原来长期活动在我国华东地区,缺乏在寒冷的山区作战的经验,东线战场的这种恶劣环境是我第9兵团以前从未遇到过的。毫无疑问,我第9兵团与美军之间将有一场血战。

三、大败美军

11月25日,我西线 开始对敌攻击。11月27日黄昏,我东线 也开始对敌发起攻击。经过一夜激战,担任正面攻击任务的我27军包围了柳潭里、新兴里之敌;担任攻敌侧后任务的我第20军包围了下碣隅里之敌,并占领了柳潭里与下碣隅里之间的死鹰岭,切断了两处敌军的联系,同时还占领了下碣隅里以南的富盛里,切断了敌军南撤北援的路线,至此,第9兵团完成了对 地区之敌的分割包围,已处于极为有利的态势。

28日昼间,美军为摆脱被分割包围的不利局面,开始向 反扑。我第9兵团一面组织力量抗击敌人的连续反击,一面调整部署,于28日晚继续攻击被围之敌。但因部队冻伤较多,兵力、火力不足,因此,仅在下碣隅里、新兴里外围歼敌余人,而我军伤亡也较大。主攻柳潭里的第27军79师伤亡已达50%左右,进攻下碣隅里的第20军58师团几乎损失殆尽。

经过连续两天激战,第9兵团进一步查明,新兴里之敌为美第7师的5个营;柳潭里之敌为美陆战第1师的7个营;下碣隅里之敌为陆战第l师师部和4个营,共计1万余人,比我原先估计的敌军兵力高出1倍。据此,兵团首长决定首先集中 优势兵力歼灭新兴里之敌,尔后再转移兵力逐个攻歼柳潭里、下碣隅里之敌。

29日,美陆战第1师为打开通路,命令被围部队和古土里的部队分别向死鹰岭和富盛里等 阵地发动连续猛攻,我20军将士进行了顽强的抗击。守卫富盛里的我60师团还采用反冲击等手段歼敌约人。

30日晚,我27军以5个团的兵力对新兴里之敌发起进攻,激战至12月1日拂晓,我军将据守新兴里的美第7师31团、32团3营和师属第57炮兵营共余人压缩于一个狭小地域里,美军伤亡惨重,待援无望,被迫于当日13时向南突围。我27军遂展开围追堵截,战至2日凌晨,将敌人大部歼灭,仅有余人逃入下碣隅里。这是 在朝鲜战场上 的一次成建制地歼灭美军1个整团的战斗。

西线美军的溃退以及新兴里美军被歼后,东线美军军心更加动摇。12月l日,阿尔蒙德命令东线所有部队向咸兴、元山撤退。我第9兵团也根据上级有关指示,立即调整部署。命令第27军和第20军59师迅速歼灭柳潭里被围之敌;命令第26军由 以北南下,接替第20军完成攻击下碣隅里的任务;命令第20军主力3个师前出至黄草岭及其以南上、下通里地区,阻止敌军南逃北援。

12月1日,柳潭里之敌开始向下碣隅里方向突围,我27军和20军59师与敌展开激战,终因连日作战,弹药匮乏,冻伤及战斗减员较多,未能阻止美军突围。3日,59师死鹰岭阵地被突破。4日,第27军81师新兴里阵地也被突破。柳潭里突围之敌一部被歼,大部丢弃重装备逃到下碣隅里。

6日拂晓,当担任攻歼下碣隅里之敌任务的我26军尚未发起进攻之时,美军已在大量飞机、坦克的掩护下向南突围。此时,我20军的58、60师已进至黄草岭地区,59师已进占下通里以北地区。我20军随即依托既设阵地进行层层阻击,我26军则尾敌追击。同一天,美军突围纵队摆脱了我26`军76师的追歼,于7日逃至黄草岭以北的古土里,与该地美军会合。8日,美军继续向南突围。我20军2个师在黄草岭地区顽强堵截,但终因连日激战,弹药耗尽,冻饿伤亡减员极大,未能阻止美军突围。9日我阵地被突破,10日美军越过黄草岭。我59师又在七通里以北截歼其一部。直到12日,伤亡过半的美陆战第1师和第7师一部才在美第3师的接应下突出包围,在遗弃大量的辎重车辆后抵达咸兴地域。随后从海上撤回釜山。

四、美中不足

第9兵团在 之战中发扬了我军英勇顽强、刻苦耐劳的传统作风,给美陆战第l师和美第7师以沉重打击,共毙伤、俘敌1.3万余人,为转变东线战局作出了巨大贡献,受到毛泽东主席的赞扬。

但同时也应该指出,我第9兵团在整个作战行动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其教训是深刻的。正如聂荣臻元帅所指出的:“如果不是因为某些其它原因和后勤供应方面的困难,他们本来是可以在 东部消灭美军陆战第1师的”。

在整个作战期间,我第9兵团战斗伤亡1.8万余人,而冻饿减员数则超过战斗伤亡1倍多。损失最重的第58师团在战役结束后,剩下的人员仅够编成l个排,其中能走路的只有3人。该兵团实际上丧失了继续作战的能力,经过休整补充,直到年4月才重新投入战斗。这个教训不可谓不深刻。究其原因,主要的就是因为战前准备不足造成的。

首先,我 对东线战区的气候情况缺乏了解。 处在朝鲜狼林山脉和赴战岭山脉之间,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流南下正从这里经过,冬季天气异常寒冷。而我 却误认为朝鲜在鸭绿江以南,气候应当比辽宁地区温暖,因此,部队在防寒上缺乏必要的物资准备。部队入朝时御寒装备大部分没有发齐,有些指挥员为了轻装追击敌人甚至将大衣留在后方,结果造成部队在行军中的大量冻伤减员。在那种气候条件下,就连拥有良好保障手段的美陆战第1师都有近人被冻伤。准备不足的我第9兵团冻伤人数竟然达4万余人,其中以我20军最为严重,冻伤率占80%,严重冻伤者达1.1万余人,严重地削弱了我军的战斗力。

其次,我军战前虽然士气很高,但普遍存在着轻敌思想,对困难估计不足,对后勤工作缺乏细致安排,再加上美军对我后勤补给线的空袭,导致前线弹尽粮绝的情况时有发生。另外,我军在战前也缺少针对性的战术训练,致使战斗中协同不利,未能全歼美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3254.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