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美国餐厅老板见到中国游客居然
20世纪70年代后,中美两国关系逐渐缓和,注定了这是一个特别的年份。一向水火不容的中美两国,打破了20多年的隔阂,美国总统尼克松首次访华,受到毛主席亲自接见。这一事件过后,中美两国多年针锋相对的一个旧时代翻篇了,即将迎来一个新时代。
随着中美两国的关系得到缓解,两国人民的交流也日益多了起来。年,两名中国女性来到了纽约曼哈顿区白罗克博物馆参观,馆长得知有中国的客人来到这里,发出热情的邀请,请她们参加博物馆聚会,以表达对她们的欢迎。
馆长带着两名中国女性和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一起来到了美国一家高级餐厅,这家餐厅在当地很有特色。他们家的大厨得知有中国客人在这里就餐,特地做了一道扬州炒饭,表示对他们的欢迎,希望两位中国女士能够喜欢这里。就餐期间,博物馆的工作人员纷纷热情地向两位中国女士举杯示意。
图刘禄曾(左一)
长期处于对立关系的两国,在 的引导下,两国人民从此建立了友谊,这属于中美建交情谊最浓烈的时候。美国人对于远道而来的中国客人,十分开心,都希望与她们多交流。
这家知名餐厅的老板听说有中国客人,也从办公室走了出来,手拿红酒杯想要与中国客人碰杯,表示对她们的欢迎。当他看到其中一名中国女士后,十分震惊,简直不敢相信,太有缘分了吧?他快步走到她的面前问道:“你来美国了呀?太好了,居然再次见到你,我十分开心。”
中国女士有点摸不着头,猜想这名美国老板可能是认识自己,可无论她怎么回忆,就是想不起在哪见过他?那名中国女士只好积极地回答道:“我刚来美国不久,请问您是谁?”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餐厅老板再次靠近女士,激动道:“在朝鲜,我是您的俘虏。”
餐厅老板原来是一位美国老兵,当过中国俘虏这件事,在他眼中似乎是一件光荣的事,丝毫看不出他有任何不愉快。这位中国女士是谁?这位美国老兵为何对她这样热情?请听笔者先为你介绍一下这名中国女士。
“上海资产小姐”投身革命
追溯到中国上个世纪40年代末,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状态,帝国主义的铁骑在中国国土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在这种情况下,大上海的天空依旧明朗,丝毫没有受到影响。资本家们依旧在灯红酒绿中享受生活的乐趣,当中也有不少的少年少女心怀大义,想跟着共产主义走革命道路。文章开头的那名女士就是其中之一,她叫刘禄曾。
年,刘禄曾出生在上海,她家是当地有名的资本家,家境殷实。父亲和叔叔都是上海银行的主管,收入非常可观。在当时很多人都吃不上饭的年代,刘禄曾经的生活环境可以说是非常好的。
在家里人的支持下,刘禄曾从小就得到良好的教育。19岁的时候,她考上了当地有名的大学东吴大学。刘禄曾选择了国际法专业,为她后来深明大义,坚定地选择革命作了铺垫。
刘禄曾虽然从小没有吃过苦,却非常同情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贫穷人民。当她接触到共产主义思想的时候,灵魂受到了洗礼,在心里下定决心要支持革命,改一改这历来的社会风气。
年5月,解放军的号角在上海吹响,刘禄曾主动报名解放军的文工团。解放军看到她出身于资本阶级,俨然是一位富家小姐。对于从小没吃过苦的人来讲,是很难坚持走革命道路的,于是拒绝了她的报名。
刘禄曾被拒绝后,没有放弃,仍然等待着机会报名参军。年,美帝国主义介入朝鲜内政,发动了入侵 。美军多次无视中国政府的警告,越过中国和朝鲜的边界线,并投下了大量的弹药,严重侵犯了我国的领土主权。
毛泽东当机立断,决定抗美援朝,向全国发出了保家卫国的伟大号召,并面向各地征兵入朝参战。由于这次战斗是去别的国家,我军战士大部分都出身贫苦,连书都没读几年,自然看不懂英文。
有时候抓到了美国俘虏,无法沟通;打扫战场的时候缴获了很多战利品,却又不知道是什么。于是我军急需大量的翻译人才,再次向全国招募,刘禄曾踊跃报名。她凭借着一口流利的英语成功入选,光荣地成为了一名 战士,顺利参军,被安排至第九兵团。刚到军队时就领到了厚重的棉军服,跟随着后续部队前往朝鲜。
刘禄曾开始了她人生中最艰难的旅途,东北与朝鲜的边境十分寒冷,寒风像刀片一样吹在人脸上。在一个天寒地冻漆黑的晚上,刘禄曾跟随着 部队 ,进入朝鲜。长途跋涉,来到了我军阵地。刘禄曾虽然做好了心理准备,但还是感到十分震惊。
阵地仍有几许硝烟随风而起,在黑暗中,有几处火光尤为耀眼。 将翻译人员安排在防空洞里休息,那里面先不说没有地铺,就连基本的稻草也没有。
美军的飞机在夜空中呼啸而过,飞得很低,来去之间疯狂扫射。马儿被打得血肉横飞,在子弹的威力下几乎碎尸,对我军来说,防空洞是最安全的地方。刘禄曾 次见到这样的场景,吓得心脏在胸膛里剧烈跳动。
战俘营结缘认识柏特纳
刘禄曾接到的 个任务,就是将美国军事文件和一些资料,用最快的速度翻译成中文。虽然她通晓英文,但是仍旧不懂一些军事用语,在翻译的过程中,一边学习一边工作。她夜以继日地翻译着资料,一些平常的军事用语也都基本掌握了。刘禄曾之后干起这件事来,也能够得心应手。
有战争就会有俘虏,很快,一些美军俘虏被送了过来。刚开始的时候,刘禄曾只是作为 和俘虏之间的翻译,直到有源源不断的俘虏送过来。人手不够,为了尽快审讯完俘虏,刘禄曾也接到了审讯的任务。
一个年轻的上海小姐,以解放军的身份,出现在美军俘虏面前,将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呢?
一位美国兵被俘后,整天提心吊胆,害怕被处死,在审讯的时候,害怕得直接哭了出来。刘禄曾从他的话语中了解了他的担心,于是给他讲我们解放军的俘虏政策,一向是优待俘虏,请他放心,不会有他想的那种情况出现。
有美军俘虏向他诉苦说他想家了,想回到美国见自己的亲人,刘录曾见缝插针反问道:“那你们为什么要离开自己的家?千里迢迢来到太平洋的另一边, 别人的家人呢?”那名美军俘虏觉得她说得有道理,叹了一口气。毕竟事情都发生了,后悔也没用。
图制服美军战俘
为了方便管理,刘禄曾利用他们的种族矛盾。黑人无论是在国内战场,还是战俘营,都受到了美国白人的歧视,刘禄曾让黑人士兵监视俘虏。他们表现好的话,刘禄曾还会奖励他们几根烟。
人民 的战俘营中,有些美军俘虏因为在国内犯罪了,为了将功抵过才来参军的,并非自愿,也没有受过专业的训练,所以很快就被俘虏了。他们在营中躲避审问,说话油腔滑调。刘禄曾非常严肃地警告他们:“你们在美国国内犯的是小罪,但是来到朝鲜杀人了,那是大罪。人民法院是不会放过你们的, 刑罚可判死刑。”他们听后,面对审讯,态度端正了很多。
刘禄曾审讯俘虏越来越成熟,工作起来更加顺手,还跟战俘也混熟了,认识了一个美国人詹姆斯·柏特纳。因为这个美国人的表现与众不同,他常常唉声叹气,没精打采,似乎心里藏着千万个委屈。
刘禄曾决定单独与他谈话,柏特纳敞开心扉。他是美国佛罗里达州人,战争爆发前,他过着平平无奇的生活,喜欢旅游。但是家里很穷,根本没有汽车,他随机偷了一辆汽车潇洒旅游,被警察抓到后,战争爆发了。
有人告诉他,参军可以将功抵过,美国的军方官员还告诉他,朝鲜女人妩媚多姿,军队里也有喝不完的酒。这场战争很快就会结束,回国后会得到一笔高昂的薪酬。显而易见,柏特纳是被连哄带骗参与战争的。
柏特纳稀里糊涂地就成为了一名美国士兵,入朝作战。 次上战场,就吓破了胆子。一枪没开,慌乱中一头栽进了坑里。 在我军打扫战场的时候被救了出来,成为了一名战俘。
刘禄曾了解了柏特纳来参军的原因,询问道:“你来到万里之遥的朝鲜作战前,了解过你们的对手吗?”
图押送美军战俘
柏特纳自嘲似的笑了笑,回答道:“当时那些军官跟我们说,来朝鲜是阻止你们侵略别的国家,最多几个月后就会取得胜利。当时的牧师也开导我说,每天都会为我祷告什么的,上帝呀,当时的我真是一个白痴,竟然相信他的鬼话。”
刘禄曾继续问道:“那你现在是什么感觉?”柏特纳双手一摊说道:“我哪里知道中国 这么厉害?我才 次上战场,就被捉了过来当俘虏。真是出师不利,我都开始怀疑真主了。”
一段时间后,刘禄曾听说有一个美军战俘表现得不好,被罚去背粮食,但是说什么都不肯起床。刘禄曾知道后,过去一看,发现正是柏特纳躺在床上一动不动。看着他沉沉地睡着,感觉有点不太对劲,摸了下他的额头,才发现,原来他在发烧。连忙为他找来了军医,并向上级解释,得到了特许,转移战地时不用走路,可以乘车离开。
当柏特纳知道是刘禄曾在照顾自己的时候,眼神瞬间变得柔和,感动得流下了泪水。在后来的交往中,柏特纳主动告诉刘禄曾,在地上用木头摆三个字母“POW”,美军飞机看到后就不会轰炸这一块地方。刘禄曾从心底里开心,他能将这件事情说出来。
但是他不知道的是,美帝国主义从来就没因为这三个字母停止轰炸。美军在天上拥有着优越的领空权,经常对我方营地进行轰炸,当然也没放过战俘营。有一些战俘遭到炮轰后怒骂 :“那个蠢驴,竟然狠到连自己人都炸,真是个蠢驴!”
我军将所有战俘运往大后方,有一个年轻的小战士看柏特纳提不起精神,用手刮了一下他耸立的鼻子。刘禄曾看到后立即制止,美国战俘可能不知道那是开玩笑的意思,容易产生误解,到时候会有不好的情绪。
从那之后,刘禄曾有时间就会和军队里的战士普及对待战俘时的注意事项,之后在战俘营中,管理人员和俘虏之间的关系变得融洽,有时候更像是朋友一样。
图战士帮俘虏理发
柏特纳在这期间,切身感受到了我军的善意,三观得到了极大的转变,思想也变得开明。甚至说:“在中国人民 中,当俘虏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我感受不到任何的屈辱,反而灵魂得到了洗礼,整个人都精神了很多。”
美方是如何对待我国俘虏的
在中国人民 的战俘营中,有很多美国战俘纷纷说:“当中国的战俘是一件幸运的事情。”这句话并不是虚空捏造的。战俘们清楚地明白,美军是以怎样的手段对待战俘的。所以大部分初来中国战俘营的美军俘虏,害怕得哭哭啼啼。那么,美国对待俘虏的手段究竟有多恐怖?
美国是号称人道主义的国家,背后对待战俘动辄打骂,拳打脚踢也是家常便饭。美军经常奴役俘虏,为了防止个别顽劣的战俘逃跑,不惜打断他们的腿。
尊重战俘在美军那里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美军以高人一等的姿态,对待 俘虏。美国军官,可以无理由打骂战俘,甚至任何一名美军因为心情不佳,可以在战俘营中随即揪出一名 殴打发泄。在战俘营中的 ,在白天充当苦力,吃的是一些清汤寡水,闲暇时还会遭到欺辱。
当时美军想从战俘中挑选一些人出来,进行培养,故意放回我方阵营中当间谍。如果有不同意的人,就会被美军褪去衣衫,放进一个满是玻璃渣的铁桶翻滚,有很多战士命丧于此。
图从美军战俘营中回来的
还有我方的女战士,在美军战俘营中更是受尽了屈辱。有一次,一名美国士兵来到女战俘营中,他随即拉起了一名女性战俘,拖到一个地方,正准备施暴。另一名女 战俘,忍无可忍,一把夺过那名美军的枪,扣下扳机,几枪过后,那名美军当场被击毙。
枪声引来了更多的美国士兵,他们不问事情的缘由,直接对着所有的女战俘开枪,女 战俘全部罹难。
蒋介石为了拉近美国的关系,特地派特务帮美军看管战俘营。他们极力策反 战士,还在他们身体上刻下反动的字体,对于那些刚烈的 战士,特务竟残忍杀害了他们!有开膛取心的,有活体割肉的,各种残忍手段,令人痛心疾首!
相比之下,中国人民 是真的优待战俘,美国的人道主义背后却满是鲜血。
战场上动人的夜莺
年10月, 明显掌握了地面作战的主导权,美军为夺回优势进行小规模进攻,我方被迫防守。10月14号, 的上甘岭战役就此爆发。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在上甘岭战役中投入的弹药量,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在欧洲战场上投入弹药量的总和,甚至还要多。
刘禄曾积极奉命配合 ,对上甘岭的敌人进行广播教育。她主要的任务就是在休战期间,拿着大喇叭用英文向美军喊话:“不要再侵犯他国的土地,不要再做无谓的牺牲,中国 优待俘虏。我们不要战争,要和平,拒绝无谓的牺牲。”
当时在我方战俘营中,有一些美军手里有着死去战友的遗书,还未转交给他们的家人。刘禄曾知道后,会向美军传达他们还没送出去家书的内容。不仅如此,她在广播里还会播放美国的经典歌曲,在美国的阵营里,这一刻美军尤为放松,跟随着歌曲,不由得想到远在太平洋一边的家人。
图刘禄曾
美军将领知道这件事情后,派军官在军中多次鼓舞士气称:“早点打完,早点回家。中方已经快要坚守不住了,只要我们奋力一战,一定可以争取早日回国。”可是为了攻打上甘岭,美军不惜动用了大量的炮弹,可仍没有攻下来。
日复一日进攻,却一次又一次失败。他们早已身心疲惫,刘禄曾依旧坚持每日向美军喊话,她清脆悦耳的声音挑动着每一位美军男子的心,有时候她还会用英语讲笑话。
在美方那边,一些美军亲切地称她为“夜莺姑娘”。上甘岭战役中,我军俘获了大量的敌方俘虏,在战俘营中,我军实行优待俘虏的政策,为他们开办运动会。玩开了的美军战俘,甚至提出想见一下那声音洪亮又好听的夜莺姑娘。
年7月,中方和美方继续就 进行谈判。刘禄曾在前线,将这次谈判的动态用广播,传达给另一边的美军。中国 与美军在多次交战的时候,已经有了一种默契,刘禄曾在播报的时候,美军就不会发起进攻,也不会投下炮弹。
7月27日晚上十点,中国人民 战士们等来了停战的消息,刘禄曾开心地爬出战壕,战士们在狂欢声中站到了阵地的 处,在远处也看到了同样兴奋的美军士兵。刘禄曾用英文向对面山头的美军告别,意思是:“我们讨厌战争,和平才是人民的向往。” 战士们也跟着她一起重复喊这句话,没想到对面山头的美军传来了剧烈的掌声。
战争结束后,中国 和美军纷纷撤出阵地。那是一个晴朗的早晨,沿途的朝鲜人民在忙着脱土坯建房子,重建他们的家园。那天的空气、水分和阳光,都格外令人心情愉悦。
美国餐厅老板见到一中国游客,激动道:在朝鲜我是您的俘虏
年10月,刘禄曾跟随着部队,回到了祖国。她凭着个人的能力被领导任命为:中国国际旅行社南京分社美大部经理。
图刘禄曾
年,随着中美两国关系破冰,两国的交流也多了起来。我国 的教育家吴贻芳女士,应邀访问美国。刘禄曾作为陪同翻译员,跟随她去美国。她们前后访问了美国七个主要城市,像华盛顿、纽约和费城等。刘禄曾也利用这次出国的机会,拜访了一下在美国定居的老朋友。
一天,刘禄曾的老同学武明贤邀请她和吴贻芳女士去曼哈顿游玩,正好那天她们也没有活动,想出去散心,便欣然答应了。
她们去白罗克博物馆参观,应馆主的热情邀请,参加了博物馆内部聚餐。她们来到一家有名的餐厅,会餐期间,她转头间就看到了一名美国男子,身材有些略微发福,个子很高,深邃的眼睛里,有着别样的光亮。
刘禄曾感觉他有点眼熟,但就是想不起来在哪里见过。一位博物馆工作人员打断了她的思绪,向她举杯致意。这时,餐厅老板看到了这两位远道而来的中国客人。当他见到刘禄曾的时候,内心十分激动,放下手中的高脚杯,大步向她走过去。
餐厅老板连忙问她是不是中国人?是刚来美国吗?来了多久?这位餐厅老板激动得声音都有些颤抖。刘禄曾依旧没回想起来在哪里见过他,于是礼貌地回答了他所有的问题,反问道:“您好,我们在哪里见过?”
美国男子紧紧地握住了刘禄曾的手,激动道:“在朝鲜,我是您的俘虏。我叫柏特纳呀,在圣诞节那天你还给了我圣诞礼物,我至今还保留着,那是一个别针,上面还写着‘和平’两个字。”
刘禄曾豁然开朗,当年抗美援朝在战俘营生活的回忆一幕一幕涌现出来。一名中国 时隔26年再次见到曾经的战俘,像见到故友一般,她开心地说:“我想起来了,柏特纳,真的是你吗?”两个人因战争而结下友谊,在曾经艰难的岁月中相识相知,这样的友谊尤为珍贵。
刘禄曾和餐厅老板为客人讲述了他们之间的故事,宾客间无不感叹神奇的命运,是真主,让他们有缘再聚,在场的所有宾客为他们的重逢而举杯庆祝。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3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