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美军在朝鲜战场上,打时想谈,谈时想

01

久战不决胜负,谈判成了另一种选择

终于看完了《决战朝鲜》,心中不免感叹,真不容易啊,战场上打仗不容易,谈判也不容易,打打谈谈竟然达两年之久。

从年10月开始,中国人民 入朝参战,在没有海军和空军支援配合的情况下,依靠劣势的武器装备连续作战7个多月,同朝鲜人民军共歼灭“联合国军”23万余人,缴获了大批装备物资,打出了战争的有利形势,把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从鸭绿江打回到了“ ”以南。

经过反复较量,中朝联军将战线稳定在“ ”地区,粉碎了美国占领全朝鲜的企图,迫使“联合国军”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取得了了不起的伟大胜利,奠定了 胜利的基础。

摆在双方面前的是“战与和”的选择!

无论是战还是和,都是要达到自己的目的,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因此,谈判桌上的激烈程度,一点都不比战场上小。

对于新中国而言,长期的战争也不是什么好事,战也是为了和平,如果能通过谈判解决问题,为什么不尝试一下呢?美国的重要战场在欧洲。深陷在朝鲜战场,估计也不见得愿意长久打下去。

我方遇到的问题:由于中国工农业基础落后,经济力量薄弱, 作战中的这些困难,短时间内不可能完全解决。因此, 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大量歼灭“联合国军”并解决朝鲜问题。战争的长期性充分显露出来了。

当“联合国军”突围逃跑时,我军依靠官兵的两条腿追击,也很难达到追歼的目的。在美国空军的轰炸封锁下,由于我军运输工具少,运输能力弱,因此,后勤保障严重困难,尤其是物资运输和作战中的跟进保障更加困难。

而美国人也是一样,每打死一名美国兵,他们多往国内送回一具棺材,他们国内反对这场战争的压力也就越大,在这一年中,美军接连遭受中朝军队的反击,伤亡惨重,并且他们也看不到胜利的希望, 要停战的一定是美国人。

就这么一个道理,从两军交战的结果来看,但凡我军冲过 与美军交手,后勤就成为我军的一个极大的短板,越往南,这个短板就越明显。

相反,越往北,美军也越占不到什么便宜,当时“联合国军”发动反扑后,如:在年1月25日到4月21日,用了87天时间,才将战线从三七线附近推回到 附近,并且付出了7.8万余人的伤亡, 和人民军也伤亡5.3万余人。这使美国当局看到,不用说再打到鸭绿江边,就是从三七线向 每推进一步都十分困难,并要付出重大的伤亡代价。

对美国来说,如果在朝鲜继续打下去则无力取胜,寻求盟国的军事增援则得不到响应,长期打下去也未必消耗得起,就此撤出朝鲜则太丢面子。美国企图依靠军事手段,在朝鲜半岛解决问题已到了山穷水尽的境地。

坐下来谈判一事,就等一方先放下身段

和平解决朝鲜问题本就是中国的一贯主张,我 抗美援朝的目的,就在于一起打击美国的侵略,维护和平。只是在此之前,由于美国当局执意坚持继续发动侵略战争,无法和平解决朝鲜问题,才出兵朝鲜。

经过五次战役之后,战线已僵持在“ ”附近,美国当局调整了朝战政策,作出谈判停火的表示。

在中、朝、苏进行商量之后中,首先在国际上进行停战谈判的宣传教育。年6月23日,苏联驻联合国代表马立克,应联合国秘书处新闻部的邀请,在该部举办的“和平的代价”广播节目中发表演说,就和平解决朝鲜问题提出了建议,他说为和平解决朝鲜问题:

“ 个步骤是交战双方应谈判停火与休战,而双方把军队撤离 ”

美国通过其驻苏联大使柯克从苏联政府探明马立克6月23日发表的演说代表的是苏联政府的观点后,指示李奇微于以“联合国军”总司令的名义,通过广播向中国人民 司令员和朝鲜人民军司令官发布了要求举行停战谈判的通知。

就这样在双方都不丢面子的情况下,进入谈判落实的阶段,当然,谈判只是另一种战争的方式,很多情况下,战场上得不到和利益,希望通过谈判桌上获得,即使在谈判,战争也不会马上停止,这种情况,我军已经有过历史经验,当时在与国民党重庆谈判的过程中,还打了“上党战役”这样的大仗,相信美国人也不会一心一意进行谈判,一定是一个边打边谈的过程。

确定了实行边打边谈的方针后,一方面准备同美国方面举行谈判达到停战目的,以 为界双方撤军;另一方面对快速谈判成功与否不抱幻想,充分准备持久作战,并以坚决的军事行动,配合停战谈判的顺利进行。此后, 和人民军在战场上的军事行动,都与谈判的形势密切相关。

通过第五次战役,我军更充分地看到了,在敌我武器装备优劣悬殊的条件下,战争不可能快速结束,提出了要在部队中进行持久作战的教育,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

双方谈判代表团组建,我方的谈判梯队安排得相当有水平,分成三个梯队, 梯队负责在谈判桌上与“联合国军”代表团面对面进行唇枪舌战, 代表为邓华和参解方,人民军代表李相朝、张平山,以南日将军为人民军和 首席代表。

第二线由李克农和乔冠华组成的停战谈判前线指挥部,坐镇在前方直接指挥谈判,对每日谈判提出解决方案。

第三线就是坐镇后方的彭总、主席和总理,以及斯大林和金日成。负责 决策和拍板。

美方代表:首席代表为美远东海军司令乔埃中将,克雷奇少将、霍治少将、伯克少将、南朝鲜白善烨少将。

年7月10日,双方代表步入会场。乔埃中将脸色明显不好看。一个世界头号强国,却打不赢一个刚建立一年的贫穷国家,他本人也当这样的代表到对方控制区域去谈和,都觉得脸上无光,内心非常痛苦。

李树荣中校紧张过度,竟然一屁股坐在地上。这一幽默的意外却没有人笑。双方在战场上早就杀红了眼,会场只不过是没有硝烟的阵地。

谈判刚开始,就遇到了困难

最开始中朝方面把关于军事分界线问题的谈判,是核心问题。而美方代表团完全不讲理,几乎不是在谈判,而是用另一种方式炫耀武力。

比如双方军事分界线的问题,年1月以来,双方的战线4次交手,都在 南北地区摇摆,这也基本上反映了双方的军事实力对比,双方在 南北所占地区大致相等。因此,以 为双方军事分界线,是合理的,是符合历史和双方实际情况的。

而美方却认为地面部队的战况,不能反映双方的军事力量对比,反复狂妄地炫耀其海空军上存在的“优势”,提出要在军事分界线的确定上得到相关“补偿”。

就这一个问题,双方争论了一个星期,而没有结果,无论我方宣布的以 为界的非军事区可以调整的提议,对方也不是不罢休。而李奇微在战场上也没闲着,展开了“绞杀战”,以其空军摧毁朝鲜北方铁路系统为主要目标,并连续在开城中立区制造破坏挑衅事件。派遣武装特务进入开城中立区袭击警卫开城中立区的 军事警察;美军飞机扫射开城谈判会场区朝中代表团住所,而美方代表在调查中又百般否认,美国人不但不同意外国军队从朝鲜撤军,甚至否定了自己提出的沿 停火、恢复战前状态的提议。

02

次谈判破裂,双方再次交火。

李奇微在东线人民军阵地发动夏季攻势,打了一个月,伤亡7万多人,没有占到多大便宜,只是把阵地向前推进6公里而已。“联合国军”在谈判桌上没有得到的东西,在战场上用飞机、大炮照样未能得到,付出如此重大的伤亡代价,只占领几个山头,明显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也因此遭到了美国国会非议,不得不再回到谈判桌上来谈判。

其实双方都在博弈,因为这个时期僵持在 附近,实际上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心里底线也是双 为分界,谁也别想一口吞掉对方。而美国人借助炮火上的优势,尽 可能的在战场上占到便宜,同时在谈判桌上也捞到便宜。

此时中方的装备正在悄悄地改善,国内掀起捐飞机大炮热,全力支持 。中朝联军一刻也没有松懈,不停地大挖防御工事。因为他们心里更清楚,只有在战场上取得胜利,才有可能在谈判桌上取得唇枪舌剑的胜利。

同样,美国人也在大量地用水泥修筑工事,原本彭总还想发动第六次战役,邓华看了美国的防守之后,提出暂停第六次战役的建议,理由是当前敌人已建立强大纵深的坚固设防,而且建立了现代化立体防御,以我军现有的装备不容易拿下,这种情况下打运动战,可能会造成更大的伤亡。如果敌人离开他的阵地来进攻我们,咱们也是可以将其打垮,或进行部分歼灭的,且不会付出很大代价。

虽然从打法上与我军优良的传统有违背之处,自我军建军以来都是打运动战,尽量不打阵地战。邓华的建议其实就是打咱们曾经深恶痛绝的阵地战。因此志司也拿不定主意,但还是暂时没有实施第六次战役。

很快前沿阵地用行动给出了答案,范弗里特发起了夏季攻势,意图在战场上用胜利夺取美国人在谈判桌上得不到的东西。

几十万炮火轰完之后,对丁字峰、血染岭和昭阳江东岸一齐发起攻击。经过几天血战,南朝鲜军付出重大伤亡,占领了几个小山包,就成了强弩之末而无力再进攻了。南朝鲜兵被趴之后,,美国 海军陆战一师亲自操刀上阵,在加田里一带的进攻也被挫败。照样被打得丢盔弃甲。

范弗里特的儿子在驾飞机轰炸我军后勤线时,被一炮打下,尸骨都找不到,老年丧子的老范弗里特失去理智,又搞出一个“猛禽之爪”作战计划。故伎重演学习仁川登陆,在东线人民军侧后发动一次登陆战,同时以中线、东线正面部队大举北进进行呼应,将战线往前推进,从根本上改变战局。但这个计划被驳回。只得将作战计划进行缩水,减少了战斗规模,美国人的“夏季攻势”打了一个月后,不得不就以惨败收场,范弗里特仅仅将战线推进了两公里。而在中线和西线,中国军队却趁机大打出手,反抢了不少美国人的山头。

在粉碎敌人夏季攻势时,同时证明我军守住战线、打阵地战没多大问题。我军也将改变之前运动打法,以阵地战为主要作战方式。

美国人要用机枪大炮去辩论,结果在战场上只得到一个“悲壮的”结果,国际上要求停战的压力越来越大,杜鲁门又想谈了。美国人很乖巧,自己给自己找了个台阶恢复了谈判。但美国政府主战们却不甘心失败。李奇微就是其中一员。反省夏季攻势损失过大是战术上的原因,而不是双方正常的军事力量对比。

03

双方会晤再次草草收场,李奇微发动秋季攻势

双方联络官在以后名震世界的板门店简单会晤,本来就没诚心谈,因此这次会晤也草草收场。

而李奇微紧接着发动了秋季攻势,祸不单行,朝鲜发生了百年不遇的洪灾,洪水所至,交通道路中断,堤防大溃,房屋倒地,千辛万苦运上前线的物资装备被洪水冲走毁坏,这对本来运输能力就不足的 简直是雪上加霜。

美国人要乘大洪水之机,在正面战场发动秋季攻势的同时,发动一场大规模针 后方空中攻势,出动大批美机,毁灭性轰炸 后方最狭窄的蜂腰部,目的是彻底截断 后勤供应线,将 前线部队活活闷死。美国人得意地称此为“阻碍战”、“窒息战”。

后勤司令洪学智挺身而出,开始了中国军队 场诸兵种联合后勤战。他和广大 后勤官兵团结一心,充分运用人类智慧与敌机周旋,将后方铁道部队、工程部队、运输部队、公安部队、高炮兵、航空兵、兵站仓库、医院紧密协同,克服了各种困难,与美国空军斗智斗勇于千里交通线上,用中国式的智慧对付美国人 的武器,取得了不折不扣的 奇迹般的胜利。

中国军队后勤供应最危急的关头终于度过,而且中国空军也参战了。

随着中国空军越来越凶猛的作战,一个又一个美国 陨落。曾独霸朝鲜天空的“联合国军”飞行员再也没有战争初期的疯狂。而中国高炮部队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也都有很多的提升,战斗力也飙升,平均每月要击落六十架美机。

李奇微、范弗里特等美国 战的鹰派也不得不承认了中国军队的强大,秋季攻势又是一场惨败。

东线,范弗里特搞了个“坦克劈入战”。要用坦克群集成劈开中国军队的防线。

但很快范弗里特的新战术破产了,在杨成武的指导下杀得美国装甲兵丢盔弃甲、闻风丧胆,从此,美国人在朝鲜战场上再也未敢用坦克向中国军队阵地进行穿插,也再不敢使用大的坦克群直接配合步兵作战了。

喀秋莎火炮的投入,更是增强了我军炮火的威力。

中国将士们在经受过无数次轰炸,在无数次血战中也找到了对抗美国空地强大火力轰炸的有效办法,这就是“坑道战”,将敌人炮火轰炸的杀伤力降到 。

李奇微秋季攻势最终以失败告终。10月29日,彭总正式通知各部,11月至年底,不准备进行全线大反攻战役。 终于彻底实现了从运动战向阵地防御战的转变。

美国人只能放下大炮,在汶山和开城

04

之间的板门店新会址,美国人又坐下来和中朝方谈判。

美国代表霍治再次提到自己的“海空优势”,中朝方面提出一个就地停战、稍加调整、确定军事分界线的方案。

为了压迫对方接受我方条件,在战场上施加了更大的压力,彭总一声令下,中国军队六个军同时开始了局部反击。而这次进攻,不再是单一的步兵,而是现代化多兵种协同作战。

一个月的局部反击战结束, 夺取并巩固了九处阵地,并将开城以南附近的南朝鲜军扫荡一空,扩展平方公里土地。李奇微花了半年时间,所以获得的战果快丢光了。正当美国将军们看着地面战场上的变化惊掉下巴时,战场上又传过来一个消息:中国军队打起陆海空三军协同作战,夺下了朝鲜西海岸大、小和岛等十多个岛屿,美国人在谈判桌上的又一个筹码被打掉,一向习惯轰炸别人的美国人,怎么也不敢相信中国人竟能轰炸自己!

美国人终于在年11月23日被迫按照中朝提出的原则,以双方部队的实际接触线为军事分界线,达成了第二项议程的协议。

军事分界线确定以后,战场上除了敌人的绞杀线仍在进行以外,已经比较平静了。本以为可以正常进入停战,美国人再次耍无赖。要求北朝鲜不能有自己的飞机场,这是什么逻辑,在这个问题上双方纠缠不清,美国人恼怒之下无耻地发动细菌战。引起了全世界正义的国家人民的反对,慑于国际舆论压力下,美国人只能悄悄停止了细菌战。中朝开始了大规模积极防疫灭菌卫生行动,美军的细菌战被彻底粉碎。

中国军队的坑道立刻进行了完善,坑道口厚度普遍厚达十米到十五米,到后期有部分坑道顶部厚度已由先前的三十米增加到五十米,估计连原子弹也奈何不了。所有的坑道达到了防空、防化、防弹、防毒等七防要求,范弗里特再次傻眼,如果炮火轰炸无法对中朝军队进行杀伤的话,基本上也无法无计可施。

,经过上甘岭、金城这样的大小战役,迫使美国人不得不低于高傲的头颅,因为打相持更加打不过 ,因为咱们可轮番入朝轮换上阵,把 当作一个难得的练兵场,进行实战练习。

在战俘问题上,本认为是 解决的问题,美国人提出了“自愿遣返”的原则,中国方面则坚持必须一个不剩,全部遣返,双方在这个问题上互不让步,就因为这个原因,枪炮声又轰鸣不息了一年之久。

年春,停战谈判休会4个多月后,美方为下台阶,提议先行交换伤病战俘。当时,斯大林突然逝世,苏联新领导人在同周恩来会谈中表明应改变原来的路线,争取早日停战。

周恩来从苏联回到北京,与主席商议后致电金日成说明:

准备在遣返战俘问题上做一让步,以争取朝鲜停战。

春夏之季,作为朝鲜停战谈判 障碍的战俘问题通过互让终于得到解决。中朝方面的让步是:不坚持要求遣返全部 战俘和家居南朝鲜的人民军战俘,而是要求将不直接遣返的战俘交给其他中立国,并派人前去解释,相当于一种动员遣返。

美国方面的让步是:不坚持由它进行单方面的“甄别”,同意将“不愿遣返”的战俘交给中立国,并由朝中方面派人去解释动员遣返。

马克·克拉克上将接任李奇微,艾森豪威尔也接替了杜鲁门,本来是带着打赢战争的强烈自信来到朝鲜的。他将以美国历史上 个在没有取胜的停战协议上签字的司令官而载入史册。

05总结

读《决战朝鲜》审视历史需要有穿透历史的眼光,何况历史演进的本身就能说明一切!

的伟大意义是带给中国人的巨大的精神财富,这是不可估量的!我们获得的,远远超出了一个局部战争的意义。而要看清楚这一点,根本不需要什么高深的智力与知识,而只要有一点点的常识与良知!

,对美国人来说是一场噩梦,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打的一场错误的战争”,可对中国人来讲,它恰恰就是一场伟大的民族复兴战争,十八万中国 将士以血肉之躯、以惊天地泣鬼神之英武开启了中华民族复兴的史篇。恰是这场战争,让全体中国人甩掉了自年以来一百多年来压在中国人心头的屈辱,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这是何等的意义!何等的重要!十几万将士的英魂,为中华民族筑了一座丰碑。

李峰的《决战朝鲜》,这部书就揭开了很多朝鲜战场上鲜为人知内幕,作者以客观笔法描述了当时大国之间的博弈,包括相关人物性格的分析。严肃的战争中也凸显幽默的一面,此书值得一读!

精品包装、无删减版本《决战朝鲜》,原价,现售价79,下单立省元,只花费一顿饭钱,还等什么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3742.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