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不得不打,伟人反复斟酌,感谢当年

白癜风能治好吧 http://m.39.net/pf/a_4793213.html

01抗美援朝不得不打,伟人反复斟酌,感谢当年做出的决定

“要不要入朝,我们的政治局总是定不了,这么一翻,那么一翻……”

毛泽东用这句话说明了在是否入朝的问题上难以做出决定。

抗美援朝在现如今回溯,它是一个伟大的胜利。但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决定是否参与这场战争,以毛泽东为首的领导人反复斟酌,犹豫不决。最终才下定了决心派遣刚成立新中国不久的中国军队去援助朝鲜,一起面对以世界上最强的美军为首的16国联军。

时至今日,再看抗美援朝这场战争,我们能够想象到当时毛主席在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是多么不容易。后来根据毛主席的秘书胡乔木回忆:主席行事向来比较果断,在主席身边工作20多年的时光中,印象里让他难以下决定的只有两件事,一件是年的国民党决裂,另一件就是的 援助朝鲜。

无论是毛泽东身边工作的人,又或是他自己在回忆过往时,都表达出当时做出抗美援朝决定的艰难。毛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胡耀邦曾忆起:毛主席在面对是否要出兵援助朝鲜问题上,常思考的半天不说一句话,甚至一个礼拜了胡子也没刮,眼神在地图上朝鲜和台湾来回飘忽,由此可见主席做此番决定的不易。

年10月10日,在金日成来北京访问时,毛泽东回忆起二十年前抗美援朝的壮举,也忍不住感慨当年决策的艰难。用主席的话来说:要不要入朝,我们的政治局总是定不了,这么一翻,那么一翻……毛主席用翻这个字眼,形象生动地表现出当时的犹豫不决和下定此决定时的艰难程度,以及与中央政治局讨论意见时在此与彼之间反复焦灼。

据聂荣臻说, 部队已经开到了鸭绿江边上,包括邓华的先遣队也已经做好过江的准备。而此时的毛主席以及所有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仍处于纠结中。在再三斟酌中,毛泽东给邓华发电报,仍在说:慢一点再慢一点,还需要再三思索一下。再三思索过后,抗美援朝的决定才算敲定下来。

02老一辈革命家不看好出兵援朝

抗美援朝为何会让毛主席以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处于这样的纠结当中?其实是要结合当时中国的历史情况。新中国的成立历经险阻,我们从战争的废墟中走来,一砖一瓦都由自己建立,我们经历了十年土地革命的斗争、八年全面抗日战争、四年解放战争,这一砖一瓦都得来不易。

而抗美援朝时,我们同时面临解放台湾、西南剿匪、建设西北等这一系列历史任务,而且抗美援朝要面对世界 强的美军,领导人不得不三思而后行。用古人的话形容便是“百废待兴,千头万绪”,在这时候任何一个决定,都有可能击毁已经先前已经建立好的一切,所以做决定的时候显得更加困难。

在抗美援朝这场战争,我们其实并没有多大的胜算。众所周知,美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超级大国,在很多方面都碾压着我们还在建设当中的新中国。毛泽东当时形容“铁多”,美国在那时的钢铁产量是万吨,几乎是当时中国钢铁产量的60万吨的倍。林彪也不断提醒毛主席说美军还有一千多架飞机,两百多艘战舰配合出战,在这种美国拥有 的制空权和制海权情况下。我们当时的装备与美军的装扮几乎无法相提并论。

然而,这场抗美援朝的战争,我们不得不打。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处境困难,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也急需开展;肃清土匪、特务等等问题,都是毛主席的考虑范畴。毛主席又何尝想不到这些问题。可是如果就此苟且安生,那么未来将会留下更大的隐患。

针对此问题,在10月4日下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有些人说:面对如此强劲的对手,我们应该能退就退,能躲就躲。其中高岗提出:新中国现在的状态还不稳定,如果贸然出兵,就意味着打开了我国的东北重工业阵地,一旦美国轰炸机踏入,东北地区可能会移为平地。因此,中国应该保守一些沿着鸭绿江积极防守就好。

这番话一出,周恩来当即反驳了高岗。认为这仍然是一种苟且安生的做法,只是短期的,没有考虑长远之计。我们虽然和朝鲜边界线有一千多公里,但是年复一年的防守更是要耗费不知道多少人力物力,多耗费难以预估的军费。而这样就好比我们怀揣着一颗定时炸弹,我们再去谈论恢复经济,我们从长远打算,又如何恢复经济呢?

03美国早已部署,对中国蠢蠢欲动

曾任毛主席秘书、后来又担任过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的逄先知在《毛主席与抗美援朝》回忆,很多人不赞成出兵,但其实这是一种侥幸,盲目的想法。最终毛主席决定了派出 抗美援朝,而不是苟安下去。立即就有一些所谓“专家”分析了毛泽东这次的决策是十分错误的,并且称当时的美国是不想与中国发生战争。

然而,事实却打了“专家”的脸。早在年4月,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第68号文件就已经决定在亚洲要采取强硬措施了。美军将军舰开入台海, 会晤蒋介石时,更是表示会在中国大门口增兵。与此同时,美国也完全无视中国规定不准超过 的警告。他们将战火延至鸭绿江旁边, 派遣轰炸机轰炸中国境内。

面对这样的蛮不讲理的霸王国家,如果彼时我们选择苟安,一旦“一旦美军进入中国,再要他们撤出,那就几乎是不可能的了。”在年10月27日,毛主席和周世钊谈话时就明确表示:一旦美国将朝鲜搞垮了,即便美军不过鸭绿江,我们的东北也会永远在威胁中度日,和平建设也成了天方夜谭。

在那时的华盛顿,甚至有部分支持国民党的中国人在面对抗美援朝问题时,不停引导美国往入侵中国的道路走。在美国达到鸭绿江用轰炸机攻打东北时,不怀好意的美国议员更是提出要“核攻击”的非人道极端做法。他们企图推翻新中国刚建立的成果,推翻中国共产主义的统治。

04主席顾全大局,顶着压力做出决定

事实上,毛泽东的顶着巨大压力做的决定是正确而伟大的,他的战略目光远超当时的人们,毛主席所追求的是新中国的万世安宁。这场战争对于那时的中国而言是不得不打,更要打出中国解放军的威望出来,让全世界看到中国军队的实力。

如果当时我们没有派 去抗美援朝,那么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几乎80%的工业在中国东北,身为工业重地,一旦被美国占领了朝鲜,我们就需要把大批军队用于防守东北边境。而如果这真的成了现实,我们在日后面对年中印边界争端、年美军进军越南、年苏联增兵新疆、年的珍宝岛之战、年越南犯我的边境问题,我们拿什么援军去维护我国的边境和平呢?

更不用说,如果当时美军入侵,占领了我国的工业重地,新中国很可能又再次成为别人手里待宰的羔羊。与其顶着此颗定时炸弹,去忧愁我们国家的建设,不如主动出击,去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在两者利弊的权衡之下,新中国成立初期,毛主席还是毅然决然地派出志愿者抗美援朝,并且打赢了这场战争。

在那么多人不赞同出兵时,是毛主席不畏流言坚持己见,也正因为如此才有了之后的力挽狂澜。在曾为中央办公厅主任的杨尚昆回忆中,他表达了对于毛主席的钦佩之情,说如果是他做这个决策他会选择苟安,不会眼前暂时的风险,而不会顾及到全面的大局。

05抗美援朝取得胜利,社会主义阵营改变对中国的态度

而毛泽东这个决定的伟大之处,有一点或许当时他也未曾预料到,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新中国获得了巨大的战略利益,这里的战略利益是具体指社会主义阵营对新中国的援助。由于我们本身处于不稳定状态,但还是选择援助同为社会主义阵营的朝鲜,让其他的社会主义国家看到了我们的大国风范,同时也使得中国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地位和威望大大提升。

社会主义阵营的大国苏联也因此加强了与我国的联系合作,关系更加紧密。它拉动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为中国提供了高达24亿美元的援助,为 中的中国带来了资金。同时,它还援助建设项重点工程,以及个大中型建设项目,这对建国初期的中国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

正是因为这些援助使得当时还处于建设初期的新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在短时间内就成功地爆炸原子弹、氢弹,成功地发射了中远程导弹和人造卫星。这些巨大的战略利益在毛主席下定抗美援朝的决定时或许想不到,但它使得新中国迅速跃升于世界强国的行列。与此同时,也稳定了新中国社会主义国家的地位,也为新中国未来经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完-

作者:大国

注释: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3785.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