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津湖战役打得有多苦第9兵团回国,宋时轮

长津湖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中一场至关重要的战役。年11月,在长津湖四十度的低温酷寒环境下,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与美军第十军顽强斗争,成功的歼灭了武器装备精良的联合国军6.5万余人,收复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广大地区,被称为“当代战争史上的奇迹之一”。

长津湖战役

在长津湖战役中,涌现了很多英雄,他们有的是在战场上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战斗英雄,也有在敌后默默付出的战地医护人员,他们不畏生死,每天都在枪林弹雨中穿梭徘徊。当年一名美军士兵看到这一幕时,曾经发出过断言:“我们参加了一场不可能胜利的战争。”

长津湖是位于朝鲜北部的一个湖泊,发源于黄草岭的长津江,向北在柳谭里和下碣隅里之间,最终注入鸭绿江,形成的一个湖泊。这里是朝鲜北部最为严寒的地区,海拔在米-米之间,长年低温严寒,而志愿军来到长津湖作战的时候,正是这里最冷的一个严冬,气温已经降低到了零下四十摄氏度。

根据志愿军九兵团27军胜利报社社长曲中一回忆,当时他们的部队正在山东曲阜集训,没过多久就接到了赴朝鲜作战的任务,大家不知道朝鲜会有那么冷,连基本的御寒装备都没带就出发了。到了长津湖他们才知道,原来世界上真的有这么寒冷的天气,当时很多战士包括首长都说:“就是长征也没遇到过这么冷的天气。”

年11月,古土里和真兴里的美国陆军战队第一师第一团,在步兵营和坦克营以及三十多架飞机的掩护下,向志愿军第20军60师驻守的复盛里、小民泰里阵地发动总攻,企图打通与下碣隅里和柳潭里美军之间的联系。

美军

对于志愿军来说,美军这一次发动进攻,就意味着他们离开了固守阵地,开始移动作战,这样移动的美军自然比固守不动的美军好打的多。到了11月28日,在志愿军的攻击之下,陆军一师败局已定,师长史密斯命令英军中校德赖斯代尔组成一支特遣队,打通通往下碣隅里的道路。

守卫复盛里的第20军团,向代号“德赖斯代尔特遣队”发动了总攻,切断了这支派遣队和下碣隅里与柳潭里的联系。一番激战过后,特遣队只剩下了多人,被志愿军重重包围,志愿军限令他们五分钟内必须投降。面对绝境特遣队毫无办法,在麦克劳林少校的率领之下,他们垂头丧气地向20军投降,这是在长津湖战役中乃至整个朝鲜战场上,志愿军第一次让美军的一个建制部队向他们投降。

在长津湖战役中有一位著名的英雄,他的名字叫杨根思。年11月29日,美陆战一师向下碣隅里志愿军驻守的.1高地发动猛攻,负责驻守此地的正是20军58师团3连连长杨根思。杨根思少年时就参加革命,抗美援朝战场上只有28岁的他,已经是个名副其实的老兵,他还是军中著名的爆破英雄和战斗典范。

敌人有飞机大炮和坦克,杨根思带领的3连装备简陋,他们只有以血肉之躯和敌人硬拼,在打退了敌人8次进攻之后,战场上只剩下了杨根思和两名伤员,增援部队还在赶来的路上。

此时已经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敌人很快发起了第九次冲锋,眼看着敌人陆陆续续向阵地涌来,杨根思命令两位伤员带着他最珍爱的重机枪撤退,把机枪交给增援部队。等到伤员撤退之后,杨根思拿起身边的炸药包冲进了敌人之中,一阵惊天动地的爆炸声之后,阵地上没有了任何声音,杨根思用生命保全了阵地,换取了志愿军在长津湖战役中的又一次胜利。

杨根思

除了杨根思这样的战斗英雄,志愿军的背后,还有很多无名英雄,他们就是战地中的医护人员,《第二十军卫生志》中记载过很多敌后医生的故事。团卫生队副队长陈国均,他在包扎所所在的上坪里地区负责救治伤员,因为敌人与下碣隅里的疯狂进攻,导致很多伤员无法被送到包扎所,陈国均听后心急如焚,冒着敌人的炮火来到下碣隅里地区救治伤员。

敌人的攻击过于猛烈,还有很多伤员没办法行动,陈国均索性拿起战士的枪,一面在山坡上巡逻敌情,一面救治重伤员,他曾经一个人就搭建起了很多的“战地救治所”,一个晚上救治了99名伤员,直到累的没有任何力气才休息。

团卫生队保健干事陈良,他在长津湖战役的敌后战场救治伤员,在一个晚上冒着零下四十多度的酷寒,徒手搭建了三十多个救治所,等到建成时他的脚早已经冻得没有知觉,差一点就落下了终身残疾。在高地战役中,他带领医护人员挖了18个防空洞,在工具简陋的情况下,硬是把已经冻得像石头一样硬的土壤砸开,挖成了防空洞,让名伤员有了栖身之处,让他们避免了在美军的炮火中死于非命,日后还能拿起枪与敌人作战。

杨根思连

我们的战士缺衣少食,救援的条件也是如此简陋,可美军士兵却个个有鸭绒被,还有随身携带的巧克力补充能量,他们的士兵一旦受伤,还有汽车和直升飞机将其转运到后方治疗。可就算是在占尽了优势的情况下,美军士兵的死亡率还是略高于我军,因为他们背后没有能冒着生命危险,穿越枪林弹雨到达伤员身边的战地医生,他们的士兵没有经过包扎救治,就算是坐着火箭去后方,也很快就会死在路上。志愿军之所以能打胜仗,就是因为参战的所有人都以保家卫国为己任,将生死置之度外,这一点是美国侵略者永远无法理解的。

在零下四十度的长津湖战场上,为了不让敌人的侦察机发现自己,志愿军战士们穿着白色的风衣卧在雪地里,他们一动不动,以至于美军的侦察机从他们的头顶飞过,都未曾发现过他们的痕迹。他们就是这样在冰天雪地中埋下了一个巨大的伏击圈,让敌人感受不到他们的存在,却又时刻面临死亡的威胁。当美军第10军向东线鸭绿江进犯时,这支他们从未见过的志愿军第九兵团从天而降,将敌人一举击溃。

在李钢林所著的《原木在移动》一书中,有一个片段以美国老兵约翰的口吻,讲述志愿军从天而降的故事。约翰说到:“我通过鸭绒被堵住的窗户往外看,外面是很多披着白布的志愿军,他们顶着我们的炮火,像一群僵硬的原木在移动着。天气冷得让人害怕,他们跑得很慢,裤腿都被冰冻住了,很多人像僵硬的原木一样倒下,可前面的人仍然缓慢地跑着,不断的涌出来,不断的冲过河去。那一刻我知道了,我们的队伍里没有这样的士兵。他们对死亡怕得要命,可中国人对死亡只是付之一笑,从那时起我就知道我们赢不了了,这场战争我们毫无希望。”

长津湖战役

约翰所说句句属实,这就是当年志愿军的真实故事,但是这个故事中没有“神兵天降”,我们的神兵如果能够从天而降,那么也不用付出这么惨重的代价。真正的“神兵”,是在雪地里被冻得瑟瑟发抖,甚至丧失了知觉,还在坚持的人,还有那些默默无闻的战地医生,他们也是冒着被冻残废的危险,把一个个生命从死亡的边缘拉回来。这才是中国人的“神兵”,一群不畏生死、舍己为国的战士,让敌人都肃然起敬的勇士。一年后,当宋时轮将军率领第9兵团回国休整的时候,他在鸭绿江边朝着长津湖的方向深深地鞠了一个躬,第9兵团在那里付出了太多的牺牲。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3175.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