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记者拍下十四国战俘同场竞技,击穿美帝
年11月,在朝鲜半岛北部,美军 “陆战 师”正沿着一片湖区行进,他们要完成一个小目标,“鸭绿江打卡,圣诞节回家”。
在这群美国大兵里,有个老哥画风格外突出,他一身戎装,叼个烟斗,开辆吉普,还带着条狗,不看他的军衔,还以为是联合国军总指挥 呢。
这个叫弗兰克·诺尔的老哥不仅有美制武器,还有德械装备,一台莱卡照相机,一个小型摄影机,他来这儿是为了搞个大新闻。
作为美联社战地记者,摄影圈大拿,弗兰克·诺尔打算把“王师北京鸭绿江”的历史画面拍下来,证明自己比其他同行,不知高到哪里去了。然而,一个人的命运要靠个人奋斗,也要考虑历史的进程。
就在这时候,一群中国人民 战士神奇地出现在这块叫 的地区。双方在冰天雪地里展开了多日血战,一方是美军精锐,另一方,打得就是他娘的精锐。
,陆战一师的部分主力脚底抹油,溜了。美国记者诺尔还是跑得不够快,他只好向 行“法国礼”。此时此刻,诺尔心里是一万个后悔,大新闻没戏了,照相机也被没收了,带的狗也不知跑哪去了。
然而,诺尔并不知道,接下来的三年,他不仅活得很滋润,还在 战俘营里开辟了一条全新的致富道路。
以弗兰克·诺尔的欧皇体质来说,当俘虏 是一个超级小概率事件。
年,弗朗西斯·埃文斯·诺尔出生在民风淳朴的美国德克萨斯州。诺尔不像其他德州乡亲那样热爱培养武德,相反他更热爱拍照,成了个摄影发烧友。诺尔的小爱好除了有点费钱,倒是也没什么不好,虽然他家略有薄产,但毕竟不是有矿。于是诺尔寻思着,把爱好当成工作,不就能站着把钱挣了吗?
他先是在美国陆军航空队当摄影教官,又跳槽到《芝加哥每日新闻》、《华盛顿邮报》等报社当摄影师。这种站着挣钱的日子一直持续到了年。
这一年,诺尔的一个同行,在西班牙内战中拍了一张举世闻名的照片——《倒下的士兵》,震动了整个摄影圈。
这个叫罗伯特·卡帕的战地记者有句名言,“如果你的照片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靠得不够近。”诺尔的德州却总觉醒了。他决定改走猛男路线,于是跑到美联社当战地记者,玩起了绝地求生。
新工作确实挣钱,但也有点费命,开局只有照相机,生存全靠两条腿。年,诺尔被美联社外派到东南亚,本来还挺开心,就当公款旅游了。然而第二年珍珠港事件爆发,日本鬼子奔着石油直接杀到了东南亚。
诺尔一看,日本可是美利坚的敌人,我落到他们手里能有好吗?他立马爬上一艘英国货船,从新加坡往缅甸跑路,可走到一半,船被鬼子用鱼雷打沉了。
诺尔靠着救生艇在海上漂了三天三夜,才看见另一艘救生艇。正所谓久旱无甘霖,他乡遇难友,诺尔正想讨点水喝,没想到对面船上先问他,你有水吗?诺尔表示,我啥也没有,就一台照相机。他本能地按下快门儿,给对面的印度水手拍了张照片,没想到竟然一拍成名。
他获救以后,凭借这张叫《水!》的照片,获得了新闻界的 荣誉普利策奖,成功来得太刺激了,诺尔决定继续往战地猛男发展。
在马来半岛、耶路撒冷,他躲过子弹,躲过爆炸,好几次和死亡擦肩而过。福大命大的诺尔成了美联社 老炮儿,同事们都尊称他“老爹”。
年,老爹诺尔听说联合国军北进朝鲜,立马报名跟团。他相信,无论以美军的实力还是自个儿的运气,这趟朝鲜游都没啥问题。就这样,诺尔当了半辈子欧皇,在 彻底翻了车,还没能在圣诞节回家,倒确实是在鸭绿江打了卡。
因为连他在内的美军俘虏,都被送进了鸭绿江南岸的,中国人民 政治部俘虏管理处,这儿还有个更广为人知的名字,碧潼战俘营。
碧潼战俘营里收容了美、英、法、澳等14个国家的战俘,差不多能凑个联合国军。所有战俘到这儿,先得填表登记。诺尔很不配合这项工作,“找你们长官来放我出去,我是美联社的记者,你们不能把我当战俘。” 干部问他,你穿着军装,拿着 ,还不算军人吗?诺尔不同意,“我是拍广告、拍球赛、拍女人大腿的那种记者。” 干部很无语,那你穿着军装跑着拍啥呢?还不是拍美军的胜利呗。
诺尔心里苦,早知道我就不来这了。家是回不去了,诺尔开始混吃等死,躺平摆烂,反正他在东南亚,见过日本鬼子怎么对战俘?中国人能比日本人狠?
对于诺尔这种老顽固, 摆事实讲道理,我们入朝作战是抗击你们侵略,我军宽待战俘,不信你自个儿看。诺尔一声不吭,开始暗地观察。他很快发现这个战俘营。没有铁丝网,也没有大狼狗,更没有打骂战俘的看守。战俘能吃饱穿暖,圣诞节还能吃鸡,这合理吗?
慢慢地,诺尔不再摆烂,他变得开朗起来。
有一天,诺尔正晒着太阳,突然看见一个年轻的 军官,正拎着相机,给打篮球的战俘拍照。诺尔两眼冒火,什么破技术,后期都救不过来。
他忍不住走过去,双手比划比划,想传授年轻人一点摄影经验。这个小军官也想看看诺尔到底是不是记者,就把相机给他,你行你上。诺尔当场就露了一手。小军官一看,这老小子,逃跑不快,照相挺快,照片洗出来非常不错,确实是个老油条。
于是诺尔获得了一项新权利,他可以给战俘们拍照片。 再帮着,把这些照片寄到战俘家里报平安。这帮联合国军可开心了,大伙儿都去找诺尔拍照,诺尔又成了受人尊重的“老爹”。
事实上, 帮战俘寄照片,一方面是为了稳定战俘情绪,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宣传 宽待俘虏,绝不虐俘。因为这时候美国军方,还有美国总统杜鲁门正拿着大喇叭,到处抹黑 ,反正战死的、失踪的美国大兵在他们嘴里都成了被屠杀的战俘。这些谣言也传到了碧潼战俘营,美国俘虏纷纷表示,改编可不是瞎编,上次战俘营死人还是被咱自个儿的飞机炸的,我们能在这儿打球,能看书,好多人比进来之前还胖。
美国军方可不管真相到底是啥,反正发什么新闻,还不是我们自个儿说了算。这种新闻自由的局面,终于在年的圣诞节被一个秘密行动打破了,行动的男主角正是“老爹”诺尔。
年10月,朝中和美方在板门店初期停战谈判,有新闻的地方,西方记者肯定跑得快。很快,一个消息传开了,有个美联社的同行被中国人抓了俘虏。
这帮美联社员工有了个大胆的想法,能不能给“老爹”送台照相机,让他拍拍战俘营的?这事儿要是能成, 是头条大新闻。
为了保密,他们给计划取了个代号,“老爹圣诞行动”。美联社找了两个西方记者当中间人,他俩不仅在碧潼见过诺尔,还听诺尔发了好大一通牢骚。“这些中国记者没一个老炮儿,把战俘都拍成木头了。”
有了中间人帮着联系,没几天, 谈判代表团就同意协助这个行动。这回让你们西方记者好好报道报道,我们 是怎么对待战俘的?
就这样,美联社通过 给诺尔送了一套全新德系装备,诺尔都乐哭了,这下子全世界的同行都得管我叫“老爹”。除了摄影器材,诺尔还收到一张照片,上有他老婆,还有他在战场上丢的狗子。诺尔又乐哭了,这狗东西运气居然比我好。
给诺尔配了两个助手,让他在碧潼和其他几个战俘营随便拍。这时候战俘营正好在庆祝圣诞节,诺尔就蹭吃蹭喝,到处拍片。战俘的餐桌上有炸鸡、馅饼、啤酒、苹果,他们化装成圣诞老人,到处发礼物,大伙儿喝着酒,唱着歌,感谢 的款待。
诺尔把这些场面直接拍了下来。很快, 批照片出现在美国各大报纸头版头条,联合国军战俘竟然在 战俘营里过圣诞节,这个大新闻让西方世界目瞪口呆,战俘们看上去很健康,也笑得很快乐,这种快乐,是编不出来的。很多人在照片上看到了亲人的笑脸,他们纷纷寄信,希望能知道亲人更多的消息。
美联社赶紧找诺尔催更,搞多点,搞快点。于是,更多战俘的日常活动出现在西方的报纸上,他们打球、跳舞、弹琴、演戏,自个儿办报纸、采新闻,每天都过得丰富多彩。
美联社的 新闻把隔壁同行都馋哭了,老爹圣诞行动大获成功,美国政府的大喇叭没人乐意听了。
新任联合国军总司令李奇微对此很不高兴,这种挖资本主义墙角的行为就是通敌。他下令限制新闻活动,不准美国记者勾搭共产党。美联社表示,你的命令又不是法律,再说法律又算个啥。
当然,吃水不忘挖井人。美联社对大功臣诺尔也是相当豪爽。年碧潼战俘营举办了一场空前绝后的战俘“奥运会”,诺尔作为这届奥运会的官方指定摄影师,疯狂出图,美美的又大赚了一笔。
诺尔的老婆也经常写信给他,说最近又有人给钱了。
战俘们都很好奇,老爹到底挣了多少钱,够不够买辆小轿车?诺尔表示,贫穷限制了你们的想象力,我还能再来一栋大别墅?
这种名利双收的战俘生活一直持续到年7月,朝中军队和联合国军签订了停战协议,这场战争终于落下帷幕。
八月份,诺尔跟着战俘们一起回到了美国,凭借在 战俘营拍摄发表的几百张照片,他至少赚了万美元。考虑到一直以来的通货膨胀,这个数字相当于现在的四千万美元。由此可见,历史的进程对一个人的命运是多么的重要。
回国以后,诺尔的态度来了个度大转变,或许是为了赚更多流量,也或许是害怕FBI,他也开始编造假新闻抹黑 。民众也不是傻子,你现在说人家坏话,难道之前拍的照片都是P的?谣言取代不了真相,诺尔的假新闻再也没有引起世界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37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