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人应该知道的100件事九边冲要数宣

济南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m.39.net/news/a_5702834.html

文/何军

九边,又称九镇,是明朝在北部边境沿长城防线陆续设立的九个军事重镇,史称“九边重镇”。而宣府镇(今宣化)因其距京师最近,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被称为“极冲”之地,于是便有了“九边冲要数宣府”之说。

明代九边图(全图用青绿重彩描金,按明代“九边”序列,分别绘出九处边镇地区的建置、山川、卫所、关塞、边墙等内容。反映出九边重镇的布局及山川形势。为研究边防地图的绘制历史和方法提供了重要资料)

“南屏京师,后控沙漠,左扼居庸之险,右拥云中之固”。这是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中对宣府镇长城地理形势的论述。《宣化府志》也记载:“宣化全境,飞狐、紫荆控其南,长城独石枕其北,居庸屹险于左,云中固结于右,群山叠嶂,盘踞峙列,足以拱卫京师。”因此宣府还有“京师锁钥”“神京屏翰”“长城要塞”“边陲重镇”等称谓。

元至正二十八年(年),明太祖朱元璋称帝建明,元顺帝望风北遁,出逃上都。其后百余年间,退居漠北的蒙元残余势力仍然企图重新入主中原,组织力量反攻,不时南下骚扰明朝边境,北方边患不断,形成南北对峙局面。因此,明王朝从洪武初年就开始经营防备,在随后的多年间,从未停止过对长城的修筑及陈兵防御,最终形成了东至鸭绿江西至嘉峪关,贯穿东西,全线连接的完整的长城防御体系。为便于管理长城的防务和指挥调遣沿线的兵力,划分出九个防守区,一个“镇”就是一个军事防御管理区,因长城在明代又被称作边墙,所以这长城九镇,亦称“九边”。

《明史·兵志》记载:“元人北归,屡谋复兴。永乐迁都北平,三面近塞。正统以后,敌患日多。故终明之世,边防甚重。东起鸭绿、西抵嘉峪,绵亘万里,分地守御,初设辽东、宣府、大同、延绥四镇,继设宁夏、甘肃、蓟州三镇,而太原总兵沿偏头,三边制府驻固原,亦称二镇,是为九边。”

可见,宣府镇是明朝最早设立的军镇之一,直接管辖的范围“东至京都顺天府(今北京市)界,西至山西大同府(今山西大同市)界,南至直隶易州(今河北易县),广四百九十里,轮六百六十里”。宣府镇之所以重要,首先屏翰蒙古军队南下威逼京城以至中原的要道,都在宣府镇防务的范围,重要的军事要塞就有开平卫(今张家口张北县狼窝沟)、怀安左卫(今张家口怀安县)、万全右卫(今张家口万全区)、飞狐峪(今张家口蔚县大南山)等。其次是宣府镇一旦失守,进攻京师的防线就只剩下居庸关,进军京师立马可待。特别是永乐元年(年),明成祖朱棣为报答在“靖难之役”中,蒙古兀良哈部出兵援助,将大宁卫送给兀良哈,长城前三百多里的纵深地带变成蒙古各部控制区,使明朝失去了蒙古高原南部边缘的坝头防线,战争的缓冲空间大为缩小,主动权丧失殆尽。致使宣府镇防线首当其冲,成了防御蒙古的第一道防线。

宣府镇是明朝九边中边墙据点最多的军镇,仅所辖大路城堡就多达75个。其所防务的长城也有许多中国长城之最:最高的长城位于赤城县境内的宣府镇北路长城,全长公里,穿越海拔~0米的山峰10余座,最高处是冰山梁,海拔米。

纬度最高的明长城为独石口长城,为现存明长城最北端北纬40度20分,其北部为坝上闪电河一带草原。烽火台最密集的长城是宣府镇南山路长城,在平原处没有修筑连续的墙体,而是以“连墩列戍”形成,间隔~米不等的烽火台筑成防线。建筑形制最多,有夯土、石头砌筑、石块干插、土石混筑、夯土芯外砌青砖、条石等。有的顶部青砖墁顶,可四马并排行走。

宣府镇城不仅成为军事防御中心,本身也因为城墙高大,成为具有独立作战功能的军事堡垒。当时宣府镇不仅在北方诸镇中首屈一指,就是在全国的城市中规模也不小,与同期的西安城相当。

据《宣大山西三镇图说》载:“宣府城周二十四里,高三丈五尺。”“其城厚四丈五尺,址甃(zhòu)石三层,余用砖砌,至垛口二丈八尺,雉堞崇八尺。四门之外,各环以瓮城,甃砖以正城之法。瓮城之外,又筑墙作门,设吊桥,遇警则起,以绝奸路。”如果按城池的边长是六里十三步计算,那么现在换算过来宣府镇就有九平方千米那么大。大同镇的大同城只有周十三里,而宣府管辖的万全右卫城墙只“周六里有奇”,万全左卫和怀安卫都是“周九里有奇”。加之宣府的城墙是夯土外加青砖包砌的,城防设施完备,城高池深、气象雄伟、坚不可摧,所以在长城沿线的九个军事重镇中,宣化城有“其城雄阔甲于它郡”的美誉。

明武宗皇帝朱厚照曾把自己封为镇国将军,镇国将军府就设在宣府镇,作为自己的军事指挥部,他曾五幸宣府镇,有时一待就是半年。他曾命令国库一次调拨万两白银到宣府镇,以至于国库告罄,送来50万两。据史料记载到嘉靖二十二年(年),全国的财政支出也仅有万两。

宣府镇总兵级别也高于其他军镇,当时全国共有总兵六十二名,而总兵挂印称将军的仅有八名。九边重镇中总兵称将军者有六个,以“镇”字为将军号的只有两个,就是宣府镇朔将军和延绥镇西将军。其余分别为大同征西前将军,辽东征虏前将军,甘肃平羌将军,宁夏征西将军。以“镇”字打头的将军规格上高于“征”“平”字打头的将军。总兵应是正三品,但是因为有了镇朔将军的称号,就成了二品大员,当地军、政也由他实行了“一元化”领导。原来统领这里的省级军事领导机构“万全都指使司”的最高长官都指挥使也成了总兵的下属。

宣府是驻守兵将最多的城池。明朝常备军史料无法查出准确数字,估算大约有多万,史料载,“洪武二十五年(年),诏定本镇兵额,共官兵一十二万六千三百九十五名”。明朝前期,九边大约阵兵60万,宣府镇约占五分之一还多。其他镇城最多时则几乎都在10万人左右,如辽东镇有9万余人,蓟镇10万余人,大同镇13万余人,延绥镇8万余人,宁夏镇7万余人,固原镇12万余人,甘肃镇9万余人,只太原镇少些,约5万余人。而宣府驻军最多时达到15万人,除城镇本地驻军外,朝廷每年还派遣河南都指挥两名,率官兵余人,分春秋两季轮流协防宣府镇城。

据《宣府镇志》记载:在明朝末年,城内人口绝大多数为在籍军户。明嘉靖年间,宣府镇军户12万人,官户4千人,民户仅2千人,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军城”。每年十月到十二月,宣府全镇部队都要集中到镇城操练,类似于现在的军事演习。明朝《万历野获录》记载当时北方的四大奇:“朔州的营房,宣化的校场,蔚州的城墙,大同的婆娘。”可见当时宣化的校场,必是蔚为壮观的。戚继光幕下文人徐文长就曾这样写道:“宣府教场天下闻,个个峰峦尖入云。不用弓刀排虎士,天生剑戟拥将军。”

明代,宣府镇战事频繁,史书载,发生在这里的蒙汉冲突有多次,较大战事有50次。其中著名的“土木之变”,就是宣府守备赤城堡指挥、雕鹗堡指挥闻贼入境,弃城挈家奔走,以致怀来、永宁等卫亦行仿效。致使赤城、雕鹗、龙门卫、龙门所、怀来、永宁纷纷失守,宣府以东、居庸关外已无坚强防御。明军至土木堡,造成瓦剌军主力追击并合围明军。作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失败战例,被镌刻在北京中华世纪坛青铜甬道上。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247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